2014年高中一年级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的大小:
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m 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2014年高中一年级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就为您介绍完了,查字典物理网的编辑将第一时间为您整理信息,供大家参考!
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探讨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初中物理]加强初中物理学生实验教学浅议
基于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谈以实际气体为工作物质的卡诺循环
[高中物理]物理教学与学生科技意识的培养
[高中物理]CAI对物理教学的影响
[初中物理]关于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合理性提问的建议
初中物理探究活动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浅谈初中物理
[高中物理]促进主动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
论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方法
如何培养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对含有二极管电路的分析要领的探索
如何开发物理实验的各种资源
[初中物理]将物理学史引入教学中
对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创新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用单片验电器演示导体表面电荷密度分布实验探究
[高中物理]对物理素质教育的思考
[高中物理]关于编写新高中物理必修教材的思考
对于心磁测量中地铁电磁干扰分析
谈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训练
利用“开场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高中物理]物理教学在能力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浅探物理教学类比法
谈实验课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作用
谈中学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分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