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试题命题正由“知识立意”为重向“能力立意”为重转变。
除了《考试大纲》中要求考查的五种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之外,还考查到学生的对外来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处理能力,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和数学表达能力等等。
事实上,对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具体知识,因此制订合理的物理复习计划是十分重要的。
一、高考总复习的侧重点及时间安排
1.第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为主,侧重在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上下功夫,突出知识的横向联系,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大致可分16个专题,平均每周复习4个专题,约需4周。
2.第三轮复习:以模拟训练为主,针对前面的复习查缺补漏,强调解题的规范性。以模拟试题为主,这些都是全国骨干教师经过认真研究、充分考虑而命制的,无论在题型、题量及难易程度上均较贴近高考。
二、高考总复习的目标和复习方法
(一)第二轮复习重在抓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解题能力的提高
1.采用归类、对比的方法进行专题复习,加深对双基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图象法在解题中的应用”这一专题中,可以将原来散见于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章节的图象,如v-t图、p-V图、U-I图、Ek-v图进行对比分析,可将这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点综合起来,从图线的纵轴、横轴的含义,截距,斜率,曲直,所围面积等诸多方面全方位认识图线的物理意义,这样对专题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会有大幅度提高。
2.逐步形成力、热、电、光、原子板块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科内综合的能力
在物理学科内,力、热、电、光、原子各板块是有联系的,通过专题复习,要能够理清思路,找出其联系所在。
主要有两条主线将它们联系起来,一是“力”这条主线,除了力学部分的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外,还有热学部分的分子力、电学部分的电场力、磁场力(安培力或洛仑兹力),原子物理中还有核力。
另一个是“能” 这条主线,除了力学中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外,还有热学中的分子势能、电学中的电势能等等,注意对物理中“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3.领会各种解题方法和技巧
除了基本分析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更巧、更简捷的思维方法,如:解静力学、动力学问题常用的隔离法、整体法;处理复杂运动常用的运动分解法;处理其他问题的图线法、等效代换法等等。掌握这样一些方法,可以使自己举一反三,灵活解决各种问题。
4.通过专题复习使掌握的知识得以延伸和拓展
以实验复习为例,虽然近几年的高考实验通常不是课本上的原有实验,但也往往是建立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的,所以平时复习要注重将基础实验进行拓展。
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去把握实验的实施方案(如实验所需测量的物理量、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并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有关理论对实验进行必要的改进、改编。
同时要重视课本上的课后小实验,通过对课本小实验设计的具体操作,培养自己将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迁移到新的实验情景中去的能力。
例如在专题“物理实验的设计与创新”中研究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我们测的是周期T和摆长l,再由公式g=来计算,书本上采用的是多测几组再求平均值法,而高考曾考过的方法是:以l和T 2/4л2为坐标轴,用测得的数据描点画出直线,求直线的斜率即是g。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还可以延伸出这样的问题:
①我们可以想出哪几种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②若实验中缺少螺旋测微器而无法测出单摆球的直径,如何测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值?
③若实验中缺少小铁球,用一个砝码(或钩码)来代替小球,如何测出重力加速度的值?
④某单摆的摆球是一个极不规则的重物,且由于悬点(在天花板上)很高而无法测量其摆长,你能否在仅有一只秒表和一根米尺的条件下,用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测量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⑤利用单摆这一套实验装置,给你一块磁铁、一块铁板、秒表、刻度尺、木架、细线、弹簧秤等,你如何测出当磁铁与铁板相距1cm时相互作用的磁力?能适应这样一种拓宽,也就不怕试题的千变万化了。
(三)第三轮复习侧重思维的周密性和解题的规范性
1.精选模拟试题,避免题海战术
解题是复习巩固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知识迁移、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效方法。但由于时间有限,第三轮复习时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教材上的知识点面面俱到,不能采取见题就做的方式而浪费大量的时间。
每周可做3~4份模拟试题,把重点放在综合性强及涉及新知识、新事物、新发现等问题方面,通过这些试题去发现本身知识、能力的漏洞和缺陷。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寻求症结所在,并查缺补漏。
另外新题一般是在已有模型中变换得来的,所以要培养联想与变通的本领,不妨这样思考一下:①本题是否有其他的求解途径,即一题多解;②和其他的题是否有相似之处,即多题一解;③本题还可以做哪些变化,即一题多变。
2.培养思维的周密性
第三轮复习的目标是考试得分,考生要有强烈的“分数意识”!有些考生,题会做却拿不到分,可能是思维的周密性还有欠缺,例如2004年江苏高考试题的第16题:“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两个小圆环分别在哪些位置?”题目本身并不难,但出现了四解,如果平时不是训练有素,考生很难答全。
3.训练解题的规范性
考试得分不高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解题不规范,第三轮复习中一定要注意训练,在这一阶段,对于很多考生来说,“如何做对”比“如何会做”可能更重要,训练时对解答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解答题中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即对非题设字母符号要加以说明;
对物理关系的判断要加以说明,如两个物体分离时弹力N=0,或分离时加速度a、速度v仍然相同;对方程的研究对象、研究过程要加以说明;
作出某项判断的依据要加以说明,如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等等;对结果中的矢量要说明“+、-”号的意义。
(2)要有主要的解题步骤。一般分三步:原始方程,代入量,结果(如果是矢量应交待大小和方向)和结果的讨论(如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解要讨论取舍)。
其他次要的步骤可以省略,如:解方程的具体步骤;几何关系只要求会正确判断(如三角形相似),不要求证明。
(3)书写要讲究规范。如每一个小题号要分开;具体数字相乘应该用符号“×”,不能用点“?”;方程两端同样的字母不能在方程中约去,如qE=qvB;如无特殊要求,最后结果一般取2~3位数字就可以了;以字母表示最后结果的不要把具体数字写进去,如,不能写成,等等。
总之,在剩下的两轮复习中要做到有计划、按步骤合理进行,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提高复习效率。
焦耳定律练习
电磁感应现象练习
密度课件2
九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活页作业22
平抛运动教学案1
九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活页作业24
九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活页作业32
九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活页作业28
九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活页作业17
热机效率练习
分析物体的受力教案
电话和传感器练习
电磁继电器练习
几种常见的磁场教案
宇宙航行教案
二力平衡在合成与分解中的应用教案
九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活页作业18
追寻守恒量教案
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教案
九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活页作业27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案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案
两种运动图像的比较教案
九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活页作业20
平面镜成像课件2
九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活页作业19
热机练习
电磁铁练习
机械效率课件4
九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活页作业26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