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就高考来说,物理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关键是对高考考点的把握。高中物理教材一共有6本书,但是考试只有13道题,而且考察的知识点相对固定,考试的模式也几乎没有改变。因此,如果能够精确把握考点和考试方法,2个月实现提高还是不难的。
下面按照题型分析一下高考试卷考点分布特性及复习方法:
第一:选择题
选择题中,纯粹考察基础知识的题目有大概5道,常涉及的考点有:相对论、光学、原子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机 械振动与机械波、交变电流。这些考点的特点是:知识点相对独立,没有综合应用,题型简单、易掌握。因此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只需要把这些知识点吃透就没问题 了。而搞定这些知识点最好的办法,除了老师的讲解,就是做题。做历年本地的高考原题、所有期中、期末的考试题,以及所有区的模拟题。把这些题弄明白 了,30分就能拿到手了。
余下的选择题中,有两道会涉及到力学和电学的主干知识,需要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比如机械能守恒定律、电磁感应等等。这些问题需要较强的基础知识,如果后面的大题能解,那么这两道题根本就是小菜一碟。
还会有一道考察综合能力,主要考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说:推测能力、图象运动能力等。可以说这道题完全是能力的体现,考的是智力和应变能力,知识点倒是次要的。
对于一个成绩中等或偏下的学生,经过一个月的“特训”,选择题做对6道还是不难的。
第二:实验题
再看实验题。实验题会考两道,基本上一道电学一道力学,力学实验共有八个、电学实验七个。并且上一年考过的实 验,接下来的一般不会再考。因此只剩下十个左右的实验。每个实验有三到五个固定的考点,也就是无论怎样出题,都离不开这几个知识点。对于实验的复习,其实 只有一个字,那就是 “背”。背完了后,把历年真题、各城区的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考试上面的题都研究明白。16分以上,稳稳收入囊中。至于花费的时间,也就一个月。
这样的话,还没做大题,分数差不多拿到50分了。
第三:计算题
计算题,常考察的就是:什么牛顿定律、曲线运动、动能定理、动量守恒、电场力做功、磁场中的曲线运动、电磁感应之类的。这三道题中,第一道是白送的,如果你平时听讲,有一定基础,那么肯定没问题。16分等于白捡。
第二道,肯定是应用题,考察的内容包括电磁感应、复合场、机械做功、能源等等。说实话,这道题要想完全做对十 分的不简单。但是,它一般会分为三个小问,第一个问几乎还是白给的,那你还客气啥?把题大概读一遍就往上写吧,一般一步就出来了。当然,你还是要对这道题 考察的模型有一定的了解的。这就取决于你平时的功夫了。如果你是速成型的,那最好放弃后面的两问。理综试卷题量太大,没有太多思考的时间。如果你平时的基 础较好,可以专门找些综合性强 的题目做些专项的练习,一般在各种参考书上都会找到相应的模型。总的来说,这道题再难你至少也得拿下10分吧。
第三道,现在的命题者是越来越倾向于给你一道探究型的问题。一般会是纯力学或者纯电学,考察的是你对基本知识 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期中会设有两到三个问 题,第一个问题还是最基本的模型,只要你有基础是一定能做出来的。后面的问就量力而为吧。不多说,这道题8分是一定要拿到的。
算一下能拿到的最低成绩是85分以上,对于中等基础的你来说,3个月的时间,每天拿出60分钟自主学习物理,拿到100分左右也是不难的。不信,现在开始试一试吧!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关于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改革习题课教学突破解题难关
“远近观”与“整体观”——静电平衡问题巧处理
分析高中物理思维与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于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三)
初二物理激励性教育初探
关于探究性教学中物理的应用技巧分析
中考物理学习知识记忆十法的谈谈
分析基本特性与建构方法的关联
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浅议中考物理总复习中习题的处理策略
试论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过程设计”
浅议怎样学好初中物理
谈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
浅议学好物理的三点建议
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关于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二)
浅议教学的切入点展开探究式的学习
初中物理复习策略的浅谈
关于物理尖子生的培养策略探讨和分析
中考物理试题评析及备考策略的浅议
浅谈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物理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关于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一)
浅议学习物理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浅议物理教学的艺术
物理教学中猜想与假设的重要性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