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作e=1.6010-19 C
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
解析:选BCD.元电荷是最小电荷量单位,不是指具体的带电体,所以A错B对;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电子的电量,故C、D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不带电的物体上,既没有正电荷也没有负电荷
C.摩擦起电过程,是靠摩擦产生了电荷
D.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实质上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趋向或远离带电体
解析:选D.自然界中的电荷量不是任意无限可分的,其最小单位为元电荷所带电荷量1.6010-19 C,故A项错.物体不带电,是由于其内部正、负电荷的量值相等,对外不显电性,故B项错.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摩擦起电同样不能创造电荷,是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过程,故C项错.自由电子是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带电体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两端带等量异种电荷,选项D正确.
3.(2011年北京东城区高二检测)原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1.610-15 C,丙物体带电810-16 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
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 C
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 C
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
解析:选AD.由于甲、乙、丙原都不带电,即都没有净电荷,甲、乙摩擦导致甲失去电子1.610-15 C而带正电,乙物体得到电子而带1.610-15 C的负电荷;乙物体与不带电的丙物体相接触,从而使一部分负电荷转移到丙物体上,故可知乙、丙两物体都带负电荷,由电荷守恒可知乙最终所带负电为1.610-15 C-810-16 C=810-16 C,故A、D正确.
4.放在绝缘支架上带正电的导体球A,靠近放在绝缘支架上不带电的导体B,导体B用导线经开关接地,现把S先合上再断开,再移走A,则导体B()
A.不带电B.带正电
C.带负电 D.不能确定
答案:C
5.带电微粒所带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A.2.410-19 C B.-6.410-19 C
C.-1.610-18 C D.4.010-17 C
解析:选A.任何带电物体的带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由此知选项A不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高二下册物理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复习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什么是力教学设计
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现代顺风耳—电话教学设计
走进神奇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物理实验的步骤
力的测量实验
物理学家牛顿的一生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教案
物理学家研发出新型磁场隐形斗篷
第1章《声现象》总结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实验设计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物理学习方法:从三个方面进行有效训练
学好高中物理的三个方法
物理勇士——束星北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
透镜教学设计
初高中物理衔接及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水龙头流出“牛奶”技术人员:是物理现象水质没问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示例教学设计
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间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天文学家发现一个类星体挑战物理原理
中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于敏
第六章 电压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电压教案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