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a. 会利用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进行有关吸、放热计算
b. 在条件足够情况下会计算物质的比热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教材首先通过例题,运用所学比热概念,归纳总结出物体吸热公式,然后再通过例题写出放热公式,加深学生对物质比热的理解.
分析二:本节内容突出体现对学生计算能力、理解能力的要求.
教法建议
建议一:我们可以先复习比热的概念,然后提出若物体升高的温度不止1℃怎么计算吸热?若物质的质量不止1千克又怎么计算吸热?若升高的温度不止1℃,同时物质的质量也不止1千克又怎么计算吸热?由此引出课题,并运用例题1进行验证.最后由吸热引申到放热情况的计算,引出例题2.
建议二:在讲完方法后,可以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如何计算物体的比热.并给出例题.
教学设计示例课 题
教学重点
会利用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进行有关吸、放热计算
教学难点
会利用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进行有关吸、放热计算
教学方法
讲授
一、复习比热的知识
二、物体吸热的计算
Q吸 =c m ( t - t0 )
例题1:把质量为2千克、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焦耳?
提示:
先查比热表,知道铝的比热,然后代入公式计算.
过程见课本
三、物体放热的计算
Q放 =c m ( t0 - t )
例题2:有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800℃,质量是1.5克,温度降低到20℃时,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耳?
提示:
先查比热表,知道铁的比热,然后代入公式计算.
过程见课本
四、比热的计算
例题3;某物质吸收4.2104焦耳的热量后,温度升高5℃,则该物质的比热为多少?已知该物质共2千克.
解:已知m =2kg , t=5℃,
Q =4.2104J
所以
五、作业
课本 P27第7、8题
提出问题:若物体升高的温度不止1℃怎么计算吸热?若物质的质量不止1千克又怎么计算吸热?若升高的温度不止1℃,同时物质的质量也不止1千克又怎么计算吸热?
引导学生解题
指导学生
引导学生
学生回忆
思考计算吸热、放方法
学生自己解题
总结比热的计算方法
学生板书
探究活动
调查北方冬天有关取暖的问题,用所学知识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4《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WORD教案4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3.1《电是什么》WORD教案1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WORD教案2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1《熔点与沸点》WORD教案5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1《熔点与沸点》WORD教案7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WORD教案5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WORD教案1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3《内燃机》WORD教案5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3.1《电是什么》WORD教案4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2《物质的比热容》WORD教案1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1《熔点与沸点》WORD教案2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WORD教案8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单元教案2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4《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WORD教案1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单元教案1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1《熔点与沸点》WORD教案3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WORD教案3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1《温度与内能》WORD教案7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3《内燃机》WORD教案2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4《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WORD教案2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WORD教案7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3《内燃机》WORD教案4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4《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WORD教案5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2《物质的比热容》WORD教案4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4《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WORD教案1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3.1《电是什么》WORD教案3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WORD教案5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2《物质的比热容》WORD教案3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1《熔点与沸点》WORD教案8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2《物质的比热容》WORD教案2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