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2005年辽宁省大连市)我国民间有名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雪在融化时需要______________热。
答案:凝华;吸
例2(2005年吉林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的三“人”其中的一“人”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______________。
答案:影子
例3(2005年吉林省)在《千字文》中有“露结为霜”这样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____形成的,并不是来源于露,而露是水蒸气______________形成的小水珠。
答案:凝华;液化
例4(2005年湖北省宜昌市)“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的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其主要原因是砂石比水具有较小的( )
A.热量 B.密度 C.比热容 D.内能
答案:C
例5(2005年湖南省常德市)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关于小水珠的形成,以下解释中正确的是( )
A.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是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
C.是水缸中的水分子扩散形成的
D.水缸可能有裂缝,水缸中的水渗到缸外形成的
答案: A
例6(2005年湖南省常德市)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反映了近几十年来我国河流的水污染日趋严重。“七十年代,淘米做饭;八十年代,浇花灌溉;九十年代,鱼虾绝代。”提高环保意识,防止环境污染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下列有关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可以节约用水
B.洗衣服时尽可能使用污染小的无磷洗衣服粉
C.将废旧干电池统一收集,集中填埋
D.将城市的生活垃圾回收后在郊区焚烧
答案: B
例7(2005年贵州贵阳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诗中的名句,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这是因为寒山寺的大钟受到撞击发生了______________。
答案:振动
例8(2005年江苏省南通市)俗语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开水真的不响吗?小明想对此进行研究,得到爸爸的支持,小明用圆底铁锅在煤气灶上进行烧水试验。用温度计、数字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分别测量锅内水的温度、锅旁声音的强弱。测量结果如下表:
水温℃ | 21 | 40 | 60 | 70 | 80 | 85 | 90 | 95 | |
声强dB | 37.5 | 38.0 | 40.5 | 43.4 | 46.8 | 52.9 | 54.4 | 55.2 | 52.8 |
现象 | 无气泡 | 无气泡 | 有小气泡产生 | 少量气泡上升 | 上升气泡增多 | 大量气泡上升 | 水面有气泡形成 | 更多小气泡形成,水变浑浊 | 沸腾 |
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下图所示,请填写表格中的空格,分析以上信息,可知温度为______________时,响度最大,现在你对“响水不开,开水不响”这句话有什么新的理解?
答案:95摄氏度;产生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引起水发生剧烈的振动。
例9(2005年江苏省常州市)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文中( )
A.“皓月”是人造光源
B.“皓月”是自然光源
C.“静影沉壁”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D.“静影沉壁”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答案:C
例10(2005年江苏省苏州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物理学角度看,诗中的“月落”是以______________作为参照物的。“钟声”是由于钟的______________所产生的。
答案:地面;振动
例11(2005年江西省)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形成“烟”的过程是吸热过程
B.“烟”是液化形成的
C.“飞流直下”的水的动能在增加
D.“飞流直下”的水的重力势能在减小
答案:A
例12(2005年湖北省荆州市)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答案:C
例13(2005年江苏南京市)诗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掬”意为“捧”)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有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
答案:平面镜成像;扩散
例14(2005年山东省潍访市)“闻其声而知其人”意思是:对熟悉的人,听到他的说话声就知道他是谁了,判断了主要依据是(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答案:B
例15(2005年山东省潍访市)今年5月23日,蓬莱阁附近海滩上空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海市蜃楼”奇观,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光沿直线传播
B.景物经水面成像
C.光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发生漫反射
D.光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产生折射
答案:D
例16(2005年桂林市)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
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C
例17(2005年桂林市)在历代诗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的诗篇中写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著名诗句,诗中写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现象形成的。清澈见底的漓江看起来比实际浅,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现象形成的。
答案:反射;折射
人教版物理八下8.4《电与热》WORD教案12
人教版物理八下8.1《电能》WORD版教案3
人教版物理八下8.4《电与热》WORD教案8
人教版物理八下8.4《电与热》WORD教案1
人教版物理八下8.1《电能》WORD版教案10
人教版物理八下8.1《电能》WORD版教案6
人教版物理八下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WORD教案10
人教版物理八下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WORD教案9
人教版物理八下8.4《电与热》WORD教案3
人教版物理八下7.4《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word教案8
人教版物理八下8.1《电能》WORD版教案12
人教版物理八下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WORD教案2
人教版物理八下8.4《电与热》WORD教案6
人教版物理八下8.2《电功率》WORD教案1
人教版物理八下8.2《电功率》WORD教案14
人教版物理八下8.4《电与热》WORD教案5
人教版物理八下8.2《电功率》WORD教案12
人教版物理八下8.1《电能》WORD版教案13
人教版物理八下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WORD教案12
人教版物理八下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WORD教案4
人教版物理八下8.1《电能》WORD版教案1
人教版物理八下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WORD教案7
人教版物理八下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WORD教案3
人教版物理八下8.1《电能》WORD版教案8
人教版物理八下8.4《电与热》WORD教案13
人教版物理八下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WORD教案6
人教版物理八下8.4《电与热》WORD教案7
人教版物理八下8.4《电与热》WORD教案2
人教版物理八下8.1《电能》WORD版教案14
人教版物理八下8.4《电与热》WORD教案9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