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通过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使概念由抽象变具体,由微观变宏观,由静态变动态,从而使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本文将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功能特点、优势及应用中注意的问题做一下解析。
论文创新点: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是量大,不仅需要记忆概念、定义、实验操作,还要深刻理解物理基本原理以及物理公式的计算。这使很多学生感觉物理难学,对物理课堂的 “填鸭” 式教学产生厌学情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承载媒体的多元化、集成化、交互性的特征对教育的改革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对物理学科来说,通过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使概念由抽象变具体,由微观变宏观,由静态变动态,从而使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物理教学; 整合
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是量大,不仅需要记忆概念、定义、实验操作,还要深刻理解物理基本原理以及物理公式的计算。明明是一门理科学科,却与文科学科无异,课上概念艰深,课后还要强加背诵,这使很多学生感觉物理难学,对物理课堂的老式“填鸭”教学产生厌学情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承载媒体的多元化、集成化、交互性的特征对教育的改革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对物理学科来说,通过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使概念由抽象变具体,由微观变宏观,由静态变动态,从而使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不是被动的融入,而应该是高层次的主动适应,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将带来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的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一种高度的和谐与自然,最终实现学习者学习效率、积极性、主观性等方面的改善。
一、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功能特点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从技术上来说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特点;从功能上来说,它给教学活动增添了许多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所不具有的新机制:
1. 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化——实现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声化表达,并且可以以链接的技术以图片、动画、声音、文字说明等多种形态的知识载体对教学内容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论证和说明,这对优化学习者的认知活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 教学传播的多样化——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传播方式不一样,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增添了许多新的沟通机制和人与人相互作用的方式,例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专业网站、信息搜索、电子图书馆、网上课程和远程学习等。
3. 教学资源的共享化——网上教学资源是对广域范围内的教学资源的集合,可以满足各类学习者在各种学习形态(一体化教学、个别化学习)下的学习需求,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4. 教学形态的多样化——班级形态的一体化教学、个别形态的自主学习、校际和国际间的协作学
习等,都可以得到信息技术的支持。
5. 教学时空的扩大化——学校和课堂不再是教学活动的惟一场所,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学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很大的灵活性。
6. 教学环境的虚拟化——根据教学需求创设虚拟的教学情境和训练条件,为认知活动的优化和技能训练水平的提高提供保证。
7. 教学效果反馈的及时化——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活动,克服了以往教学延时反馈的弊端,既可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提供诊断性反馈,也可以在教学结束后提供总结性反馈,为教学过程的调控和教学结果的评价及时提供依据。
显然,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这些技术、功能特点,可以满足物理教学对丰富的教学形式内容、优化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的需要,充分促使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成为创造型人才。
二、在物理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有效整合,在物理的教学中,它起着传统教育远远达不到的优势。
(一)优化教学效果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础,可以很好的辅助教学,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但是,不可能每个实验必做,一来需要很多的实验室准备工作,二来某些演示实验在教室中进行,效果不是很明显,教学秩序不易控制。所以我在物理中很多重要的实验如用天平测固体液体的质量、牛顿第一定律、焦耳定律等在实验室进行,其他诸如安全用电等物理性质的示范性实验,则通过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辅助。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既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又能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计划,使教学过程能够按照预设的思路前进。特别是对很多无法进行实验的理论知识,多媒体课件教学更是凸显了其极大的优势。如,在讲解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时,空洞的理论很难让学生理解,这时,完全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模拟制作让学生有非常详尽的了解,对于这样的课堂教学,还会有学生觉得枯燥么?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代替某些演示实验操作,可以有效的控制课堂节奏
因为物理实验的很多因素可能会导致实验现象的不明显,实验时间的无法控制,而多媒体课件则完全避免了这些可能的因素,使教学时间能够有条不紊的安排。有些需要十分钟才能出现明显物理现象的实验,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瞬间实现,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三)设置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阅读教学内容,也可以从中听取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声音信息,观看实验过程以及原理。这种新的信息形式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改变了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信息,产生学习的兴趣与乐趣,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集中注意力,激发表达欲望,与教师形成互动,而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赋予的新的表达方式。
我在讲解“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这一章节时,利用Flash课件,使学生能够听到水流声,能够感受到气势磅礴的长江黄河所产生巨大的能量,带动水轮机转动发出电来,使没有见过大型水电站的农村学生也能认识到水电站的运转过程,以及我国在水资源利用上的成就。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但让学生形象的理解了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水力发电原理,也让学生很好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节约水资源的必要性,教学内容中的“如何充分利用水资源、如何节约水资源”就自然而然的被学生自己提出。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才是真实的,贴近生活的,学生主动要求接受的。
; (四)实现全员参与,实时效果反馈
多媒体技术的参与,决定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互动的、全员参与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让全体学生始终积极参与,解决了“饶幸心理”(即传统教学中一次只问一个人)和“失落心理”(某些积极踊跃发言的同学没有机会进行回答)两大课堂提问的弊端,保持旺盛的学习劲头。使学生在不断地参与中获得愉快的、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他们参与品质得到培养和提高。反馈信息能让教师了解学生是否处于最佳思维状态,进行及时调整课堂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这里所指的反馈是在课堂教学中的及时反馈,学生的思维状态、课堂的参与气氛、学习新知识后的情感表现等都是我们课堂教学反馈的“晴雨表”,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参与及时被教师掌握。这恰恰是传统教学的最大弱势。 教者都希望能够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内,提高信息传播密度,尽可能多
(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德育教育应该自始自终穿插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随着教育课程理念的更新,我们应该认识到传统的说教模式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没有太大的帮助的,我们应该更多的使用知识性、趣味性的教育方式,信息技术教育在这一方面就显示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在有关火箭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我国的航天事业的重大发展成果进行浏览,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通过对内能的利用的多媒体技术演示,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这些喜闻乐见的方法渗透在各学科中可以说是对学校现行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强有力的补充,且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整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整合”的含意在逐步的发展和深化
“整合”是一个新的事物,对“整合”的含意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对“整合”的理解还需要在实践中加深,“整合”也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们对课程认识的加深而深化。所以在整合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受计算机的约束,以致教学不够灵活,放不开手脚。在整合的过程中,是我们教师利用计算机为教学服务,而不是我们服务于计算机,千万别本末倒置了。
(二)“整合”要特别注意科学性
由物理学科本身特点决定,它特别注意所讲内容的科学性,因此,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特别在容易出现问题的动画创意、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中,更要把科学性放在首位。不能用信息技术完全取代物理实验。物理是真实的,是学生最可信赖的事实;计算机模拟物理实验是虚的,是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的,是物理实验的补充,因此,不能用信息技术完全取代物理实验,而不做物理实验。更不能由于信息技术的新颖性,而滥用。
(三)“整合”要注意实用性
“整合”的目的是为提高教学的水平、教学的质量,不是为“整合”而“整合”,不是摆样子,图虚名,因此在进行“整合”实验时,要讲究实用,不能脱离实际,注意避免或叛乱少无益信息的干扰,有些教师为了整合的课件好看,加入许多装饰,偏离主题,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因此,那些无谓、花俏的,与教学没有联系的信息,要避免减少,要把教学质量搞上去,这种“整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才是有生命力的。
(四)“整合”也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我们是在为中学生讲课,为中学生准备“整合”的素材,因此,这些素材一定要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要提高艺术性,注意趣味性,让中学生爱听爱看,从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喻教于乐,事半功倍。
总之,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是一个教学改革过程,要破要立,要改变那种只重教师讲授,忽略学生因素,生搬硬灌的教学模式,改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生动活泼地学习模式;要改变
那种只重知识结果的背诵,改以重过程的体会和理解,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改变那种只重抽象逻辑思维和推理,忽视形象思维的培养与提高;要改变那种傻教傻学的题海教学方式,变机械套用为灵活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固定式思维为发散型思维。只有这种“整合”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物理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人教版物理八上5.1《电荷》PPT课件3
人教版物理八上4.1《温度计》PPT课件9
人教版物理八上4.2《熔化和凝固》PPT课件1
人教版物理八上3.1《透镜》PPT课件6
人教版物理八上3.5《显微镜和望远镜》PPT课件1
人教版物理八上5.1《电荷》PPT课件2
人教版物理八上3.5《显微镜和望远镜》PPT课件10
人教版物理八上5.1《电荷》PPT课件6
人教版物理八上4.1《温度计》PPT课件6
人教版物理八上3.1《透镜》PPT课件7
人教版物理八上5.1《电荷》PPT课件5
人教版物理八上4.4《升华和凝华》flash课件2
人教版物理八上4.2《熔化和凝固》flash课件包3
人教版物理八上3.1《透镜》PPT课件5
人教版物理八上3.5《显微镜和望远镜》PPT课件2
人教版物理八上3.4《眼睛和眼镜》PPT课件4
人教版物理八上5.2《电流和电路》PPT课件1
人教版物理八上4.1《温度计》PPT课件5
人教版物理八上3.4《眼睛和眼镜》PPT课件6
人教版物理八上3.1《透镜》PPT课件8
人教版物理八上5.2《电流和电路》PPT课件4
人教版物理八上4.1《温度计》PPT课件4
人教版物理八上3.1《透镜》PPT课件3
人教版物理八上5.1《电荷》PPT课件8
人教版物理八上5.1《电荷》PPT课件7
人教版物理八上4.2《熔化和凝固》PPT课件4
人教版物理八上5.1《电荷》PPT课件4
人教版物理八上4.1《温度计》PPT课件8
人教版物理八上5.1《电荷》PPT课件1
人教版物理八上3.4《眼睛和眼镜》PPT课件1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