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牛顿第三定律》优秀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体验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动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同时,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探究学习的地位。基于以上两点,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问题为主线,设计多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二是以探究性活动解决本节课的难点,由静止物体间的作用利用弹簧测力计来探究,运动物体间以及碰撞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用力的传感器和计算机辅助实现。使学生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等有深刻的认识。
【本节教材分析】
牛顿三大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但要全面认识物体间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本节分三个层次对牛顿第三定律进行研究:一是通过实际现象的分析以及学生的亲身感受,定性地讨论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发生的,同时变化,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二是通过实验定量地得到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是大小相等,对于静止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通过弹簧测力计分析其大小是相等的,而对于运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碰撞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否总是相等,本节课通过计算机辅助实现了此环节,帮助学生深刻地建立了任何物体不管其运动状态如何,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等的。三是说明该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学生心理状态分析】
高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对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物理知识如果简单重复,则学生对此不太关注、不感兴趣。因此,一开始就要以各种方式激发其注意力,设置视频文件──石头碰鸡蛋,引发学生思维冲突,设法采用各种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牛顿第三定律得来的不易,培养学生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②理解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等,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③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④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生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②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
②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在初中学习阶段,学生对一对力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力的大小和方向上,对于力的作用点往往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何区分一对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对总是的理解。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平衡力的关系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学生常常把这两种力混淆。对于这两种力的作用效果学生往往比较难以区分,要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学生头脑中不正确的认识。
【教学方法】
实验法(演示实验,师生互动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法,类比法。
以上就是查字典物理网的编辑为您准备的《牛顿第三定律》优秀教学设计。
重庆巴蜀中学九年级物理一模试题及答案
佛山市2011年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及答案
广州萝岗区2011年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及答案
镇江市2011年中考物理联考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2011年中考物理预测试卷及答案
慈溪市2011年中考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临沂市2011年中考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北京丰台区2011年中考物理二模试题
上海市静安区2011年中考物理二模试题
杭州市上城区2011年中考科学一模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2011年中考物理冲刺试题及答案(3)
江苏南通2011年中考物理冲刺试题及答案
石景山区2011年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及答案
河源市2011年中考物理样题及答案
浙江江干区2011年中考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杭州市拱墅区2011年中考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锦州市2011年中考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2011年中考物理二模试题及答案
东阳市2011年中考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广州海珠区2011年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及答案
2011北京燕山初三一模物理试题及答案
平南县2011年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及答案
黄冈市开发区2011年中考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宁阳县21中2011年中考物理二模试题及答案
昆明市2011年中考物理模拟试题
青云实验中学2011年中考物理一模试题
深圳市2011年中考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贵州铜仁地区2011年中考物理预测试题及答案
广州番禺区2011年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1年中考物理二模试题及答案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