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小编准备了高一上学期物理寒假试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分数: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有正有负,是矢量
B.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其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则该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
D.当研究辽宁舰海试的运动轨迹时,可以将该航空母舰看做质点
2. 物体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运动方向不变),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加速度越来越小
B.加速度总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C. 速率随时间均匀减小
D. 位移随时间均匀减小
3.如图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和弹力大小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判断,正确的结论是()
A.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 N/m
B.弹簧的原长为6 cm
C.可将图像中右侧的图线无限延长
D.该弹簧两端各加2 N拉力时,弹簧的长度为10 cm
4.如图所示,把一个光滑圆球放在两块挡板AC和AB之间,AC与AB之间夹角为30,现将AC板固定而使AB板顺时针缓慢转动90,则( )
A.球对AB板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
B.球对AB板的压力逐渐减小
C.球对AC板的压力逐渐增大
D.球对AC板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
5.某跳水运动员在3m长的踏板上起跳,我们通过录像观察到踏板和运动员要经历如图所示的状态,其中A为无人时踏板静止点,B为人站在踏板上静止时的平衡点,C为人在起跳过程中人和踏板运动的最低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和踏板由C到B的过程中,人向上做匀加速运动
B.人和踏板由C到A的过程中,人处于超重状态
C.人和踏板由C到A的过程中,先超重后失重
D.人在C点具有最大速度
6.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的直角劈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若物体在其上匀速下滑,直角劈仍保持静止,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角劈对地面的压力等于(M+m)g
B.直角劈对地面的压力大于(M+m)g
C.地面对直角劈有向右的摩擦力
D.地面对直角劈有向左的摩擦力
7.在空中某固定点悬一根均匀的绳子,现从悬点释放绳子让其自由下落,若此绳通过悬点正下方20m处某点A共用了时间1s,则该绳全长为( )(g取10m/s2)
A.10m B.13m
C.15m D.18m
8.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五个同一水平面上共点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若同时撤去其中两个大小分别为15N和10N的力,其余的力保持不变,则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
A.1m/s2 B.3m/s2
C.10m/s2 D.15m/s2
9.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 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A.第1 s内的位移是6 m
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7 m/s
C.任意相邻1 s内的位移差都是1 m
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
10.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在t=1s时,甲、乙两物体相遇
C.在前2s时间内,甲、乙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D.在t=2s时,乙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
11. 如图所示为A、B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
A. t1时刻A、B两物体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 t1时刻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 t2时刻物体A的速度大于物体B的速度,二者方向相同
D. t2时刻物体A的加速度小于物体B的加速度,二者方向相反
1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于倾角为的固定斜面上,现将一垂直于斜面向下的推力F作用在物体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仍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变大
C.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可能变大
D.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一定变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中的横线上。)
13. (4分)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同一次实验过程,结点的位置必须都拉到同一位置O点,不能随意变动
B. 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应使两细绳之间的夹角总为90,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
C. 力的夹角越大越好
D. 必须使分力与合力在同一平面内
(2)如果实验情况如图①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②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图②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14.如图1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及小车和砝码的质量对应关系图。钩码的质量为m1,小车和砝码的质量为m2,重力加速度为g。
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每次在小车上加减砝码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若用打点计时器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本实验m2应远小于m1
D.在用图象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 图象
⑵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测得 ,作出 图像,他可能作出图2中_____ (选填甲、 乙、 丙)图线。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⑶实验时,某同学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若轨道水平,他测量得到的 图像,如图3。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则小车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_____,钩码的质量 _____。
(4)实验中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是0.1 s,图中长度单位是cm,由此可以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________m/s2.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8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8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着一根竖直立柱,某人用绳子通过柱顶的定滑轮将100 N的货物拉住。已知人拉着绳子的一端,且该绳端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不计滑轮处的摩擦,则柱顶所受绳子的压力大小为多少牛?
16.(8分)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如图所示),假定伞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跟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F=kv2,比例系数k=20 Ns2/m2,跳伞运动员与伞的总质量为72 kg,起跳高度足够高,则:
(1)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做什么运动?收尾速度是多大?
(2)当速度达到4 m/s时,下落加速度是多大?(g取10 m/s2)
17. (10分)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乙车前面,它们之间相距x0=40m,速度均为v0=10m/s.某时刻,甲车刹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2.从此时刻起,求:
(1)甲车经过多长时间停止运动?
(2)当甲车静止时,甲、乙两辆汽车之间的距离为多大?
(3)经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18. (12分)滑冰车是儿童喜欢的冰上娱乐项目之一。如图所示为小明妈妈正与小明在冰上游戏,小明与冰车的总质量是40kg,冰车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5,在某次游戏中,假设小明妈妈对冰车施加了40N的水平推力,使冰车从静止开始运动10s后,停止施加力的作用,使冰车自由滑行。(假设运动过程中冰车始终沿直线运动,小明始终没有施加力的作用)。
求:(1)冰车的最大速率;
(2)冰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滑行总位移的大小。
高一上学期物理寒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 2.C 3.B 4.A 5.C 6.A 7.C 8.BC 9.ABD 10.AB 11.CD 12.AD
11答案CD解析:由图象可知A、B两物体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不变,由a=vt可知aA
13(4分)答案 (1)AD(2分) (2)F(2分)
解析 (1)同一次实验中,为保证作用效果相同,必须将结点O拉至同一位置,故A选项正确;计算合力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不必选用特殊角,故B选项错误;夹角越大,合力越小,实验误差增大,故C选项错误;做实验时,必须使分力与合力在同一平面内,故D选项正确.
(2)用一只弹簧测力计直接拉橡皮条的拉力方向一定沿AO方向,而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与AO的方向可能有偏差.
14.答案:(10分)⑴D (2分) ⑵丙,C (2分) ⑶ ,(2分) (2分) (4)0.46(2分)
(4)解析: s4-s1=3aT2
a=s4-s13T2=2.62-1.2410-230.12m/s2=0.46 m/s2.
15.(8分)解析(2分)
如图所示,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
所以绳的拉力F1=F2=100 N, (2分)
柱顶所受压力大小F=2F1cos 30 (3分)
得F=1003 N。 (1分)
16(8分)答案 (1)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 6 m/s (2)5.6 m/s2
解析 (1)以伞和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开始时速度较小,空气阻力F小于重力G,v增大,F随之增大,合力F合减小,做加速度a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2分)
当v足够大,使F=G时,F合=0,a=0,开始做匀速运动,此时的速度为收尾速度,设为vm.
由F=kv2m=G,
得vm= Gk= mgk=6 m/s. (2分)
(2)当v=4 m/s
F=kv2,(1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F合=ma(1分)
得a=g-Fm=10 m/s2-204272 m/s25.6 m/s2. (1分)
17.(10分)解:(1)由v=v0+at,甲车停止运动的时间t1= 2s (2分)
(2)时间t1内,甲车的位移x甲=(v+v0)t1/2=10m (2分)
乙车的位移x乙=v0t1=20 m (2分)
两车相距x=30 m (2分)
(3)相遇时间t 2= (x0+x甲)/ v0=5s ( 2分)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学期物理寒假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物理学家解开质子内部结构
太阳能发电的原理
狂暴太阳风
手机上的一些物理应用
光现象 教学设计
测量摆的快慢 教学设计
多孔锗材料
汽车里的光学知识
气球会爆炸吗
在手帕上撕出相互垂直的口子
水下的火山喷发
三个人挡不住一个人吗
神秘反物质
欧姆定律 说课设计
天文知识概念
什么是程控自动电话
避雷针
冻鱼巧解冻
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设计
癌症可以被攻克吗
你能折断这根火柴吗
地震仪工作原理
如何吹起帽子
宇宙大爆炸理论会是真的吗
面粉爆炸
人造彩虹
显微镜的制作
什么是4G网络
声音是什么 教学设计
关于安全带的使用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