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景在文科教学中用的较多,在理科教学特别是物理教学中恰当的创设问题情景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很大。
俗话说的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问是动恼的结果,是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这种求索的心理倾向,有力的推动学生不断地带着疑问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提出启发性的有效提问,还要注重创造机会让学生去发问,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发表不同意见。
一、注重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善于质疑,富有启发的提问,会引起学生探新寻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但是,教师所提问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趣味,也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能激发学生动脑思考,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述己见,质疑问难。
教育科学研究表明:在现代的课堂里,提问有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向学生强调要点,给学生表达机会,了解学生心理活动过程和掌握知识的反馈等多种功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设问质疑及反馈。
围绕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经过精心设计,进行有目的、有趣味、有启发性提问,对促进学生思维会有很大的作用,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初二物理课上,我讲到《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同学们见过器乐合奏吗,你看舞台上多姿的乐器有长的、圆的、有金属的、竹子的、有吹的、拉的、打的、形状不同,构造各异,可是都能发出美妙动听的音乐,同学们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能发生呢?各种乐器发声的方式虽不一样,但在发声时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这个现象是什么?”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回答:“振动”。教师通过启发性的提问,把本课所要阐述的问题 -------- 物体在振动时会发出声音,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归纳出来了。
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从生活中提出新颖有趣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这就叫“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引起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常常从“疑”“趣”“情”这三个字上考虑。所谓“疑”,既给学生造成一个疑点或悬念,以激发动机,使之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所谓“趣”,既是增加趣味,一活跃思维;所谓情,既用生动活泼的情节和故事感染学生,引起共鸣,既师生共同进入角色。我在讲述“摩擦力”时问学生,“有一列火车停在车轨上,一个小孩子能不能推动它向前运动?”话刚说完,同学们先窃窃私语,而后哈哈大笑,认为小孩子怎能推动这样重的火车呢,也有的认为能推动,于是我又启发大家“同学们好好想一想,到底推动推不动呢”,教室里静了下来,同学们积极思考,“推的动,能推动,”“不仅能推动火车,还能推动地球呢”“想一想,什么也能推动,但是条件得满足”,教室里又热闹起来。这时,我讲述“推动还是推不动,不决定外力的大小,而是决定于物体与接触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于是自然把摩擦力引了出来,这堂课学生学的特别扎实认真,理解透彻。
通过提问,学生被教师的提问深深吸引住了,求知欲、好奇心融为一体,为学习准备了最佳的心理背景,使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培养,这就是设置问题情景的教学效果。
二、补充相关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学习
在讲述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新知识作铺垫,我讲述了关于阿基米德为国王检验皇冠真假的故事,谁知学生们对这个故事都很了解,并且都能讲述下来,于是我问“既然同学们对这个故事这么了解,你们知道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物理原理吗?”话刚说完,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阿基米德原理”,并且把该原理的内容及理解都说了个够,教室里沸沸扬扬,学生情绪异常高涨。
引导,是学习的助推器,具有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巨大力量。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在学习中一心专注,乐此不疲。反之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就压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有了疑问和惊奇,学生的思维会活跃起来,增强了他们认识世界的精神动力,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情景激发兴趣,活跃学生思维
我在讲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节时,有一段开场白:“夏日清晨,黄莺美妙的歌声把你从梦中唤来;雨季里,雷声震震,让你感觉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舞台上,歌唱家高亢的歌喉,动听的音乐,使你感觉生活多么美好。这一些让我们感悟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山谷里,大山环抱中,一声声震荡发泄心中的忧闷,使我们认识生命的价值与对待生活的方式,这是来自谷底山中洗礼与忠告吗?万事万物发生的原因都可以用物理来解释,同学们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采用优美的语言和富有哲理的倾诉点明了声音的产生及其反射,这样引入新课,学生学起来就有味了。
物理教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共同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兴趣总是在一定情景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把那些不知与知、浅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景中去。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既是他们力所能及的而又必须是经过他们自己努力或者说“起跳“才能解决的。过难或容易的问题都会使人失去兴趣。过易会使人无所用心,索然寡味;过难会使人失去信心,无所追求。只有那些繁简得当,难易适度,“高而可攀”的问题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他们求知的心扉,激起他们知识追求的热情,点燃他们心中的创造之火,使其既有所得,又“乐在其中”,学生从中体验到“艰苦的脑力劳动后的幸福”和自己作为发现者的权威感,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必然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在此基础上,物理教学又有着独自的方法和绝妙之处,那就是物理离不开生活,物理解释生活,物理推动生活的发展。对物理知识的解释和理解如果放到真实的生活中去,那么这个现实的情景便会把高深的物理知识全部展现在人们面前,使你欣喜若狂。教会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思维趋向知识的最佳情景中 ---- 生活与实践,便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2我们怎样区分声音课件
第十一章第三节动能和势能课件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2
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10.1浮力课件
物态变化教案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4
11.4机械能及其转化课件
3.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课件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3
1.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件
摩擦力教案1
1.4尝试科学探究课件
第十一章第四节机械能及其转化课件
摩擦力教案3
第十章 浮力复习课件
第十二章第二节滑轮课件
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复习课课件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教案
11.3动能和势能课件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课件
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课件
12.3机械效率课件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2
第十一章第一节功课件
11.1功课件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件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1
第十一章第二节功率课件
液体压强教案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