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谓物理以及高一物理的学习现状及分析
何谓物理,就是要以“物”喻出“理”的本质,以“物”明了“理”的内涵,以“物”揭示“理”的真谛。物理学是一门成熟的精密科学,生活事实是它的基础,逻辑关系构成了它的理论结构,两者缺一不可,在高中阶段,我们要尽可能多的程度上按他本来的面目展现给学生,使学生看到,它是人类三百年来创造的有代表性的学科,它满足了人类的求知欲,它为我们奠定了现代文明的基础。但是现阶段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物理学科太难,他们的惧怕心理让物理一直徘徊在他们大脑之外,不曾走过,当然更谈不上相对应的素质培养。
究其原因,我们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一下分析:
力学在整个物理当中既是基础、又是难点,它的基础性决定了它被编排在高一阶段,可它的大难度却吓倒了一批批的初学者,如何减缓这个矛盾,继续要我们广大教师开动脑筋想办法。合适的课堂导入会让老师在一开始抓住学生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不自觉中打开学生的思路,从而降低走进物理课堂的门槛.
其次是分析学生,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接触物理已有两年的时间,在初中阶段,物理着重于从现象和结果上学习、而高中的学习更注重于过程与结果,他们在对物理的学习中缺乏目的性、导向性、趣味性。很多时候不是学生学不会,而是他从上课一开始的不明确性让他将自己的头脑都封闭了起来,不管你老师讲的再抑扬顿挫,对他来说都只是干巴巴的一个音,在耳边轰鸣却进不到他的脑子当中一个字。在新课改各科学习都更加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的背景下,我们教师显然无功而返。因为学生从一开始都不曾走过。
本论文拟就高一物理必修,结合心理学知识,当的到如方式研究,讨论形成意见,和广大一线教师交换意见,为
二、解决对策及意见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好的引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顺利地进入教学情境。课堂引入的形式,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从学生原旧有的物理知识出发,过渡到新的知识;二是给学生经感性认识或利用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然后上升为理性的认识。《物理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积极的教学情境非常重要,现根据结合高一物理教学,谈谈常用的几种新课程下的常用导入方法。
1、创设实验情境,将学生“骗”进课堂
在导入阶段创设实验情境,提供新颖、奇特、惊险、多变的现象,配合教师生动的语言、抑扬顿错的语调及运用其它对比鲜明的教学媒体,能够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但更重要的是,要依靠所创设的实验情境的内容和教师的引导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增强趣味性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选择趣味性强的实验;二是巧妙设计实验教学程序,运用语言的艺术魅力,激其情又引其疑。比如学习《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节时,可以在收那个可以开始告诉大家做一个杂技:水流星试验。学生的积极性会在上课的一开始,经他们的激情点燃,在试验小桶中注入水,然后把它转动起来,学生会发现水到达最高点时,却没有流下来,引出围绕问题的同时,让学生自己来做,然后找学生说说试验成功的关键,由此学生或人能容易想到速度,自己将自己引入到了课堂之中,结合学生之前的经验,明白联合运动的相互关联性,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物体的受力,寻找向心力的同时,解释水没有流下来的原因,在学生初步明白之时的明白阶段,播放过山车的视频,和做过过山车的同学谈论感受,类比过山车中的人和水流星中的水类似,从而有效将学生引入课堂,教科书上实例的分析进行适当的调整,当学生的热情到达高潮时分析拱桥,是学生具有学习的成就感,最后分析较难的火车弯道问题。
在此环节中,水要学生自己加,多让学生动手,多让学生感受,也可能会出现水洒的现象,此时要恰当利用,分析水洒的原因。此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体事物的情景,使师生设身处“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把学生骗进课堂,使学生主动地进入新课知识的探究。但骗要骗得真,绝不可做作,提前打招呼。
此导入的基本结构大体是:创设实验情境--激发思维冲突--明确学习目标--铺设达标阶梯。
2、复习导入法
这是实际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和引出新课,具有温故知新、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一般又可分为复习提问型导入和知识回顾型导入两种。
⑴复习提问型
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复习的基础上设置障碍,导入新课。
这种导入法一般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导入。例如,在讲授“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一节时,可提出问题:人们是怎样知道天体质量的?太阳、行星的的质量不可能按常规直接用天平来称量。解决方案:可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的知识计算出来,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回顾型
这种导入法,适用于一个新的单元的开始即复习前面学过的主要内容,又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这种导入法一般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导入。例如,在讲授“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一节时,可提出问题:人们是怎样知道天体质量的?太阳、行星的的质量不可能按常规直接用天平来称量。解决方案:可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的知识计算出来,从而导入新课。又如:在讲解生活中圆周运动拱桥时巧妙铺垫,将地球夸张成一个巨大的拱行桥,再讲解下章宇宙航行的时候,可以启用以前的铺垫,顺利导入新课的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这种方法易调动学生的参与欲与求知欲,从而精力集中地投入学习。
3、检查预习导入法
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预习情况,引入本节内容。例如在教授“牛顿第三定律”一节中,教师先布置预习后,提出:“本节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分别加以叙述”。这样易抓住重点。然后逐一讨论和讲解。除以上四种常用的导入方法外,还有讲故事导入法、使用电教媒体导入法、开门见山导入法等等。
4、随机应变法
随机应变法是教师根据课堂情况的变化,临时随机地导入新课的方法。它要求用得恰到好处,而不牵强附会。随机不是随便,必须切合本节课的内容,引用得自然而巧妙。
比如有一次我在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时候,恰逢窗外下起了小雨,风刮着使小雨成一条斜线,很多同学不时的向外看,我就适时的抓住这个机会,问如果没有风,雨滴讲沿什么方向运动,同学很自然的说沿竖直方向,由此从有效的将他们的注意里拉回到课堂上,导入新课正是时机。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虽说是“随机应变”式的,但“机”的几率很小,我们不能刻意地去找“机”,再“变”。相反,要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积累教学经验,才能抓住转瞬即逝的良机,加以利用。
5.巧设悬念法
巧设悬念法:指的是在导入新课时,提出大多数学生看起来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大关系,实则联系紧密的典型问题,并能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
三、从课标中分析必修的导入
必修一二中共分为七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主要是学习了一些描述运动的一些物理量,在对质点的认识上主要是给学生建立一种物理模型的意识,在本章讲课上可以多选择学生预习式,在质点的认识上,选择情景导入法,.第二章上学习了一种简单的运动,本张主要要是同学们进入运动的状态,需要掌握关于匀变速运动的几个公式,第三章开始学习认识几种力,在第四章就是讲以前学习的力和运动结合了起来.在课标上,要求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了解体会理解掌握,这也要求我们老师在讲解时,有顺序,在各章的联系上多分析,在各章开始时多注重让学生体会联系性.
必修二中前两章有序相连,了解曲线运动,运用曲线运动的一些公式,体会科学的前沿性,在导入上在注重复性的同时,注意总结各节之间的联系性.
总之,导入新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知和新知;导入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果教师能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精心设计导入新课这一重要环节,必能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氛围,为学生能牢固地掌握该堂课的内容打下基础.
2007年江西省南昌市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2007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2007年江苏省镇江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物理试题
2007年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2007年江西省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卷
2007年湖南省株洲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理试卷
2007年浙江省诸暨市重点中学提前招生考试科学试卷
2007年吉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化学合卷(物理部分)
2007年江西省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2007年湖南省常德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年湖北省黄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
2007年江苏省徐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理化试卷(物理部分)
2007年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试卷
2007年江苏省扬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试题
2007年江苏省南通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物理试题
2007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试卷物理化学综合试卷(物理部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年浙江省诸暨市重点中学提前招生考试试卷科学参考答案
2007年江苏省无锡市初中毕业高级中学等学学招生考试物理试题
2007年湖北省黄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理科综合试卷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年湖北省武汉市新课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试卷
2007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物理试卷
2007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物理试卷
2007年湖南省常德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试卷
2007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
2007年贵州省贵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物理部分)
2007年江苏省扬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试卷参考答案
2007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试题
2007年湖北省武汉市新课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试卷(物理部分)参考答案
2007年吉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化学合卷(物理部分)参考答案
2007年江苏省扬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