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理论提出了以“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四川省首批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华阳中学首席专家顾问陈安福教授,根据自己长期的心理学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优化课堂教学新主张,即“三维七段”单元教学,是指在“学习引导→先学自研→互动探究→点拨讲解→训练内化→诊断反思→辅导提升”等“七段”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强调教师三维的教,学生三维的学。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学生要在先学自研中有良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进行高效阅读。但是,目前中学生的物理阅读非常令人堪忧,根据我们对本年级500名高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中学生应该阅读物理教材的学生占60.9%;喜欢阅读物理书籍的学生占19.2%;认为物理需要阅读的占27.9%;老师要求读才读的学生占22.8%;在物理课堂中,基本没有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老师占87.2%。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学生不知读什么,怎么阅读物理课本,即使阅读也仅限于读概念,读定理,读规律,被迫地进行阅读;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物理阅读不够重视,缺乏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更谈不上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加之物理教材少有曲折动人的故事,更无华丽的辞藻,读物理很费力,容易疲劳。物理课堂,老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差,阅读效率不高。针对这些问题,针对物理表述的特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一、对文字表述的阅读指导
1、快速阅读:大致了解文字所表述的现象、情景、过程,问题的生成,物理方法,存在的困难是什么?
2、理解阅读:对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生长点、物理意义、表达形式、适用条件,既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述,又能注重表述的逻辑性。
3、应用阅读:对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初步应用,举一反三,最后能达到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度。
4、批判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质疑,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不能死读,要把死书读活,要有批判意识。
范例1、在学习“磁场”时,首先由教师将本章的教学安排告诉学生,本章分为三个单元,即第一单元为磁现象 、磁场、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安培力、磁感强度、磁通量;第二单元为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伦兹力;第三单元为安培力、洛伦兹力的应用。
第二,由老师确立第一单元阅读的线索,即磁体、磁现象、磁场、磁感线、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磁感强度以及磁通量;
第三,用10分钟让学生对第一单元快速阅读,我们称为单元阅读,通过单元阅读,让学生感受本部分物理内容,建立一个大致的整体框架;
第四,在分课时上老师提出精度的内容。比如,在学习安培力时,如何探究安培力,安培力的决定因素,验证左手定则,安培力的应用;
第五,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要讲解点拨,讲读结合。比如,安培力的大小不但与磁感强度、电流强度、通电导线的长度有关,还与通电导线的放置有关;
第六,让学生阅读有关安培的生平资料,感受安培对科学探究的历程和精神。
二、对函数表述的阅读指导:
物理学中,很多物理问题都是通过数学中的函数关系式表述,如定义式、决定式、量度式、数量关系式。在阅读中,不但要理解其含义,还要明确其成立的条件,物理量的内在联系。在应用时,要根据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物理规律列出方程,计算求解。
三、对表格表述的阅读指导
在表格表述中,有大量的数据,通过对这些孤立的数据进行和、差、倍、分、乘方、开方等运算、分析,甚至利用函数和图像,确立它们之间的关系,找出这些数据的变化规律,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范例2、下表是四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改变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初始速度(m/s) 经过时间(s) 末速度(m/s)
① 2 3 11
② 0 3 6
③ 0 20 6
④ 0 100 20
A. ①的速度变化最大,加速度最大 B. ②的速度变化最慢
C. ③的速度变化最快 D. ④的末速度最大,但加速度最小
对这类物理表格数据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对物理表格数据运算可知, ①的速度改变量为9m/s,加速度为3 m/s2;②的速度改变量为6m/s,加速度为2 m/s2;③的速度改变量为6m/s,加速度为0.3 m/s2;④的速度改变量为20m/s,加速度为0.2 m/s2;由此可知,④的末速度最大,加速度最小,①的速度变化最快,所以D正确
四、对图象的阅读指导
在物理学中,物理图象是以解析几何中的坐标为基础,借助数和形的结合,来表现两个相关物理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从而直观、形象、动态地表达各种现象的物理过程和规律。图象法是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学生如何通过阅读物理图像,来把握物理信息和规律,在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从以下十一个方面去理解图像的意义:纵横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图像本身的特点,纵横截距,斜率,所围面积,图像的交点,图像的拐点,正负方向的规定,对应的函数关系,不同图像间的转换,图像与实际相联系。
范例3、 如图所示的U—I图像中,直线I为某电路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直线Ⅱ为某一电阻R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用该电源直接与电阻R连接成闭合电路,由图像可知(AD)
A.R的阻值为1.5Ω
B.电源电动势为3V,内阻为0.5Ω
C. 电源的输出功率为3.0w
D. 电源内部消耗功率为1.5w
该图像中,纵截距表示电源的电动势,横截距表示短路电流,图像1的斜率绝对值表示电源的内阻,图像2的斜率表示外电阻R,(O,1.0,A,1.5)这四个点所围矩形的面积表示外电阻R消耗的功率。
五、对图形表述的理解阅读指导
图形一般分为照片图和草图(示意图)。照片图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真实性,要指导学生弄清照片所反应的物理现象、物理背景、形成原因、适用条件以及物理本质。草图(示意图)就是大致反应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物理现象的一种方式,常见的有运动草图、受力草图、电路草图、光路草图、原子结构草图等,要指导学生从草图中,寻找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关系方程。
范例4、让学生通过照片阅读,来理解圆周运动,掌握圆周运动的定义、特点、动力学关系,讨论钟表时针、分针、秒针的角速度、周期的关系。
我们经常提醒学生在物理阅读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要弄清有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即弄清楚确立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依据;(2)要明确这些物理现象和过程中,提出了哪些问题;(3)研究中采用了什么器材、手段和方法,得出了什么结论;(4)对于概念、规律要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推敲,全面、准确地领会物理含义,特别要明确概念、规律的适用条件及其范围;(5)对物理现象、问题、概念、规律、过程,要力求用物理语言准确表述,同时注重表述的逻辑性;(6)在阅读过程中,要有批判意识,要敢于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
总之,正确指导学生进行物理阅读,把握不同表述之间的转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学会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我们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
参考文献
[1]陈安福.心理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2]陈安福.课堂教学管理心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八年级物理电学综合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磁生电练习题
2015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磁生电选择题
八年级物理探究滑轮的作用同步练习
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综合复习
八年级物理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同步练习
八年级物理气体的压强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飞出地球同步训练
八年级物理光和眼睛单元练习
八年级物理物体的质量同步练习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4.6神奇的眼睛》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流体的力现象同步练习试题
八年级物理力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力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超声和次声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光的传播和反射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检测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摩擦力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物质的状态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让声音为人类服务同步训练
八年级物理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力的合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练习题及答案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