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中试题编制存在的误区:“情境设置”就是给知识考查戴一顶高帽子;联系实际就是给知识考查穿上华丽的外衣;科学态度考查就是幼稚的观点拷问。我觉得在试题编制上应具有基础性、能力性、探究性、开放性、情景性、科学性等六个方面的原则,同时应注重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立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体现能力立意;重视对实验能力;重视开放性和探究性;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
关键词:初中物理 探究性学习 试题编制 误区与思考
随着物理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怎样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学业,是从事初中物理科研、教学工作者都在思考且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问题。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特别是加强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尤其是初中物理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使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到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了解科学方法,受到科学价值观的熏陶,给学生物理学习方式带来新的变革,又怎样才能比较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表现呢?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工具,它的试题编制自然应进行重大变革。很多物理教育教学工作者结合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当前,涌现了很多新颖的好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本人就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中试题编制的误区谈谈我个人的认识与思考。
一、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中试题编制的误区
误区之一:“情境设置”就是给知识考查戴一顶高帽子
与干巴巴的考知识点相比,给试题设置适当的情境,赋予知识鲜活的背景,使学生在把握知识来龙去脉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更能体现知识的教育和人文价值。然而,情境设置必须自然地呈现这种紧密联系。但有些试题,却屡屡出现“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的情况。
例1:2003年上半年,“非典”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面对病魔,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最终战胜了“非典”。每天测量体温是预防“非典”的重要措施,6月3日小明同学测量体温时,分别沿着如图所示的A、B、C、D方向观察读数,他发现其中沿着______方向观察易于读数,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他对体温计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原来体温计在设计时应用了_____。此题所考的读温度计的知识与前面花了大段文字描述的情境之间没有任何内在的、实质性的联系,其结果是对于题目后面所述的考查内容,前面的情境似乎可以随便更换,而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这样设置的情境并没有融入考查的内容之中,而成了一顶滑稽的“高帽子”。
误区之二:联系实际就是给知识考查穿上华丽的外衣
在科学教育中,加强教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是改善学生对知识和知识学习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的必要途径之一。然而,试题内容所联系的实际,必须是真正的实际,而不是给知识点考查所穿的一件“外衣”。否则,揭开外衣的装饰,看到的还是清一色的概念记忆、公式提取和符号搬运。
例2:今年在新疆发生了“禽流感”疫情,为了迅速、准确地把疫情上报到国家防疫中心,采用了通过光缆发送电子邮件的方法。若光缆传播光信号的速度是3×108m/s,新疆到北京的光缆线路长度约5400km,则从新疆向北京发出的疫情报告,经__________秒就可以被收到?
这里除了“禽流感”所联系实际别扭以外,具体所设置的问题也缺乏实际意义,令人疑惑。因为相对于“电子邮件”从“发送”到“收到”的处理所需的时间而言,信号在光缆中传播所需的时间简直就可忽略不计。这样顾此失彼地讨论,实在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误区之三:科学态度考查就是幼稚的观点拷问
对于科学教育来说,科学态度可以说是最应该追求的目标之一。但将其纳入学习内容和考试内容,又是最为复杂,最难以操作的,需要特别慎重。否则,弄不好我们可能会离目标越来越远。如:
例3:“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
(1)你相信“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是真的吗?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2)你将如何进一步论证或证明你的观点和想法是正确的。
按照出题这者的答案,若学生回答“不相信”,并提出理由如银比铜贵得多,理化性能相差不大,使用银成本太高等,即可得分。如果学生进一步提出采用“通过社会调查”和“专家访谈”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即可得全分。如果学生答“相信”,理由是“因为我相信书是正确的”或“老师说的没错”就会得零分。“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无论学生是从课本上看到的,还是听老师讲的,学生都有可能会觉得这与自己的经验常识想法“银太贵,不可能作导线”相矛盾。显然,出题者是想鼓励学生不要相信书上的、老师讲的,而要相信自己的经验常识。
然而,对于自己的经验常识,学生同样需要保持健康、理性的质疑态度。由此看来,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无疑极其重要。
对此,有人认为这正是该题想要考查的。即在实验结果和书本知识之间,究竟你尊重谁?如果你守着原有的知识不放,不理会经验常识和社会生活实际,你就得付出失分的代价,这样的考题不就正好可以一箭双雕吗?既检测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更深层次地考查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很显然,分析到这一层面,就可以看出该题的立意和寓意确实不一般。然而,由于事关对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理解和教学导向的大问题,我们不禁要深究的是对于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我们的科学教育所要追求的、我们的考试所要导向的是不是这样的境界:当学生面对一个与书本知识相悖的结果时,他应该采取的态度就是立即放弃自己原有的知识甚至公认的结论,否则就不是实事求是,显然不是这样。因为如果这样的话,学生不就又成了经验常识和社会生活实际甚至实验的“奴隶”这比起成为书本或理论知识的“奴隶”又能好到哪里去呢!实际上,科学态度的前提是具有科学精神,其实质应该是不轻信、不盲从,不管对探究结果还是理论假设,甚至对于已经被广泛认可的结论,能保持一种健康的、理性的质疑态度。因此,一个学生如果真的面对上题所述的那种情境,他应采取的科学态度,既不是简单地肯定问题出在实验上,坚信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绝对不会错,也不是简单地认定探究结果是不容质疑的。他应该去深入考察探究的背景、科学性和严密性,这才是真正的实事求是,而这样高层次的思考、判断和行动,在考试这样一种时间、空间和行为方式都受严格限制的情境下,显然是不太容易被清晰地反映出来的。
二、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中物理试题编制的原则和特点
在物理学习中,编制科学合理的试题比较有利于引导新课程的实施,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有利于全面评价学生及其学生的发展。我觉得在试题编制上应具有基础性、能力性、探究性、开放性、情景性、科学性等六个方面的原则,同时应注重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1.立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注意将知识与技能放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下进行考查,强调灵活地利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命题思路,引导教学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如:
例4:下图所示是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机械或工具,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 B C D
2.体现能力立意,注重对提出、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的考查,适当加大对学生后继学习影响大的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如:
例5:在学习太阳能的利用时,小强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黑色物体与白色物体对太阳能的吸收本领哪个大?他提出的猜想是:黑色物体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能力比白色物体强。
(1)请你列举生活中的一个实例来支持(或反对)他的猜想。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或否定)他的猜想。要求写出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
3.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
主要考查基本的实验技能、实验表格和方案的设计能力、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等。如
例6:下图是某同学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个小贝壳密度的实验情景。
(1)请将下图中测量到的数据填在表格中,并补充完成表格中的缺项。
贝壳的质量/g | 贝壳的体积/cm3 | 贝壳的密度/g/cm3 | ||
(2)图乙中存在的操作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
4.重视开放性和探究性,注重过程和方法,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空间。
例7:用如图所示的水杯盛水,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往杯里装入大半杯热水,拧紧杯盖,过较长一段时间后,杯盖会很难拧下来。
(1)简要回答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请设计两种打开杯盖的方法,并说明每种方法用到的物理原理。(不能损坏杯子)
5.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提供真实、鲜活、新颖情境,具有实际意义,能反应物理、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如:
例8:小强家新买了一只电热水壶,他想到用身边的一些器材来测定电热水壶的效率(即电能转化为水的内能的效率),(1)请你帮助他设计出测量方案,要求:写出所要测量的物理量,所需器材以及计算热效率的表达式。(2)请你对提高电热水壶的热效率提出两条改进措施。
上题以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为背景,选取常见的电热水壶设置题,解答此类题时学生要会通过读取确定该题属于物理知识中的哪一内容,然后搜索对应,从存储在大脑的知识中找到相关内容,从而确定所要测量的物理量。测量所需器材和计算热效率的表达式,从小的方面看,这是一道考查区分学生经历社会实践活动与否的题目,是一道考查学生能否利用家庭生活中如电能表等工具测量电热水壶消耗电能及计算出电热水壶热效率的题目,应该说对于用电能表如何测定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原理方法上也大致万解,但如果用电能表测电热水壶消耗的电能多少,实际中至少有以下几种办法:
(1)记录在一定时间内电能表转盘转动数,然后根据电能表铭牌计算出消耗电能。
(2)记录电能表转动一定圈数所用时间,然后根据电能表铭牌计算出消耗电能。
(3)直接读出一定时间电能表前后示数差,究竟采用哪一种方法好,这就要求学生根据题意和自己实践经验来判断实验误差越小的方法当好。题中第2问要求这生对提高电热热水壶的热效率提出两条改进措施,应该说学生通过诸如煤炉周围温度高,炊壶炊水时壶发热等现象对热散失有一定的认识,学生根据已有的这些认识,分析出热散失的途径,然后利用所学知识可解决这一实际问题。从大的方面看,内能利用是人们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热散失是我们人类社会利用内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学生能够提出提高电热水壶热效率的改进措施,那么他也就可以对诸如火电站等工矿企业内能利用率提高提出改进措施。学生就会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多么重要,不但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小问题,还能解决人类社会中的大问题。
6.重视试题的教育功能,注意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就当前而言,考试的功能作用不可抹煞,但考试试题的编制是否能体现课改的价值取向,是否符合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对于推进课改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考试本身,也是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这一环节真正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应从试题的编制开始,使这一环节不断得到完善,不但比较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信息交流的能力。
自行车中的物理
基于多元智能与学习风格整合下的物理教学设计
为什么古代士兵枕着箭筒睡觉?
“科学之旅”教学设计
曲调和音程
谁先听到歌声?
分贝
“声音的特性“教学案例
沈括与《梦溪笔谈》
电子琴的发音原理
用细绳演示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超声波在技术上的应用
用声音的速度走路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跳跃”
声音和枪弹
什么人每天可以收到两天的日报
人的发声
巧用塑料瓶做实验
人体与物理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科学之旅》的教学探究
液体传声的演示
一件幸运的事
减弱噪声污染小行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教案)
自来水管涉及的物理知识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案例与设计
磁带录音原理
爆炸时寂静区是怎样形成的?
从海底来的回声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