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凸透镜成像》教学中,课堂上,教师往往是兢兢业业地讲,自己心里明明白白;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知识的学生来说,学生往往是认认真真的听,死记硬背的“记住”;在实验室里,教师往往是指导学生,努力做对实验,而不是设计合理的实验,学生往往是无目的地按照教师的安排和实验报告册机械的完成实验,而不是自主的完成实验探究。这样形成的种种弊端,我就不再一一列举,其最终效果就是导致学生能死记硬背的“记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平日学习和考察中不能灵活运用。
鉴于此,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努力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学习反思,总结出了关于凸透镜成像三种情形一写教学心得体会,现阐述如下,算是抛砖引玉吧。(若不当之处,有砖轻轻地拍啊)
我个人认为凸透镜成像知识:照相机、放大镜和电影(投影仪、幻灯机),紧密联系生活,而且在学生身边与学生紧密相关,应该充分借助于此,创设物理教学情境,为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首先在讲解凸透镜基础知识的时候,结合数学中的数轴知识,把主光轴分为三段:1、光心到焦点一段,标记为 “近”(物体在此范围距离凸透镜的距离恰好是成为放大镜的物距);2、从2倍焦距点到无穷远一段,标记为“远” (物体在此范围距离凸透镜的距离恰好是成为照相机的物距);3、从焦点到2倍焦距点为第三段,(物体在此范围距离凸透镜的距离恰好是成为放大镜的物距)。因此就形成了“远”“近”两个物距的直观概念。由于本人作图水平不高就不在此做图像了,如果能做出图像,教学很简单,效果很好。
再次,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说出照相机、放大镜和电影(投影仪、幻灯机)各自所成像的性质:
照相机成的像是缩小、实像;
放大镜成的像是放大、虚像;
电影(投影仪、幻灯机)成的是放大、实像。(在可以渗透倒立、正立这一性质)
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教学情境:两个字“远”、“近” 三个常用生活用品“照相机”“放大镜”“ 电影(投影仪、幻灯机)”。而且他们相互对应:
一、物距的判断(由数学得知)
二、成像性质的判断(生活经验得知)
上述两个表格,相互结合,相得益彰,效果特明显。
备注:关于像距问题,课本上几乎不讲,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照相机和电影是“可逆”的-------即他们的物距和像距是互换的!!!!
虽然是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但很不成熟,文字表述有所欠缺,思想内容仍觉空洞。但是我很早就想关于《凸透镜成像》写一点东西,一直未能成行,一写为快。
双线圈直流电动机
转柄变阻器
三极转子式电磁场直流电动机模型
电池盒的制作
简易铅笔心滑动变阻器的制作
简易电磁感应演示装置
四极转子式电磁场直流电动机模型
磁场对直线电流的作用实验装置的制作
电动机的应用
能的转化实验多用机
简易电磁继电器的制作
大型内磁式直流电动机
并联电路示教板的安装
开关(电键)的制法
海绵法演示压力和压强的比较
三角形立式线圈
螺线管闭合回路切割磁力线的运动
油量表自动控制演示器
立式通电线圈在磁场中的转动
插头制法
浮力原理演示器
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的往复运动
液体能大小不变地传递压强
串联电路示教板的安装
能的转化演示装置
电流强度跟电压的关系
多用电路实验板
自制“酒度尺”
固体能大小不变地传递压力
灯座制法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