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运动定律是每年高考物理的必考考点,同学们一定要掌握。
1.牛顿运动定律知识框图
2.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当物体不受外力(或外力为0)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继续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则将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的运动状态要发生变化,那么物体必定受到了外力作用。
(3)、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注意】
(1)、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它是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而总结出来的。
(2)、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在实际情况中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但如果物体所受合力为0,该定律任仍然适用。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即物体速度的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即速度改变,也就是产生了加速度。力能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即速度改变,也就是产生了加速度,所以物体必定受到外力作用,而且合外力不等于0。
4.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5.牛顿第二定律数学表达式推导过程
6.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力和加速度的关系,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其应用主要有两大类:
(1)、已知受力情况求解运动情况: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运动情况求解受力情况: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于是就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物体所受的外力。
【注意】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以上两类问题时要注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都是矢量式,特别合力与加速度以及速度间的方向关系,在计算时要注意各个物理量的符号问题。最好先选定一个正方向,把各个物理量的符号确定好后再进行计算。
7.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注意〗
(1)、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关键是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2)、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是对单个的物体而言,只解决一个物体的运动规律,而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力作用的相互性,反映物体的相互作用规律。
(3)、定律中的“总是”说明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牛顿第三定律都是成立的。
物理实验结论的表述常见错误浅析
初二学生物理学习激励机制的研究
让物理真正走进生活
自制温度计
物理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巧用铅笔做实验
深入挖掘课本解决平面镜的放置与转动问题
如何获得初中物理课堂导学的最大效益
用水做火山的方法
浅谈如何设计力学自主性学生实验
谈习题教学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电能表的选择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诗情画意
不用冰箱也能冷冻的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用问题唤醒学生的思维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的实践
浅谈初二物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浅谈物理实验之后的反思
物理教学资源中的“教室”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小实验”
灯泡会打破吗
实验器材的简单使用和组合使用及拓展使用
怎样学好物理
自制热气球
自主,向课外延伸
教学中物理模型的建立
初中物理课堂中关键教育事件实例思考
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问 会问 善问
初中物理课外实验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