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魔法使一个宇航员能乘飞船安然无恙地钻到黑洞内部,那他就会给我们讲述许多惊人的事。由于场面是一个旋转着的黑洞,那他讲述的就可能是经过能层的情景,在那个区域中的一切运动都按黑洞旋转方向转动。钻到这个地区后,飞船可能会不停地上下升降,从这个区域进进出出。当然这要有足够的燃料。
如果我们倔强的宇航员决心再往前走,一直钻到被称为视界的第二个界面,他会发现,在某些条件下,由于极强的离心力,飞船会留在那里永远旋转而不再下沉,但也没有出来的可能性。这一情形类似露天游乐场转动的大圆筒,它把人挤压在筒壁上,只要圆筒一直旋转人就无法移动。
黑洞本身就是一个神秘的物体,它像一台失控的计算机,可以吞下任何信息同时又能把掉进去的任何东西的内容毁坏。我们能收集到的有关黑洞的物理特性只有三个,即质量、角动量和电荷。其余则是一堆无用的信息,它们对弄清黑洞内部的物质特性毫无帮助。在奇点,即黑洞中心密度无限大的点上,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由此而推导的时空定律将全部失效,不再具有“公民”的权利。
但是伟大的黑洞理论家、英国天体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以巧妙的脱身之计在视界找到了关于黑洞胃口的宝贵信息。黑洞吸进的物质越多就越增加它的质量,越扩大它的视界。这是一个如此快速的能量交换场面,连大自然都难以察觉。
和不转动的施瓦西黑洞相比,转动的克尔黑洞的内部结构要复杂得多。它的奇点是一个平躺在赤道面上的圆环,而不再是一个点。如果宇航员穿过这个环就到达对面的区域,那里有一个白洞,它像一个弹射器,能把宇航员立即“发射”到有待发现的外部世界,即另一个宇宙中。另外,在克尔黑洞的真实视界边界以内还有着第二个视界(内视界)。这个球形面包围开“保护”着圆环状的奇点,内、外视界间的区域不受奇异性的影响(指从奇异环发出的信号不可能逃出内视界)。随着黑洞角动量的增大,内视界膨胀而外视界收缩,二者趋于重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单元教案2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4《来自地球的力》WORD教案5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7.1《质量》WORD教案8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7.3《物质的密度》WORD教案5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4《来自地球的力》WORD教案3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7.1《质量》WORD教案6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7.3《物质的密度》WORD教案3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6.1《牛顿第一定律率》WORD教案6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7.1《质量》WORD教案9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7.3《物质的密度》WORD教案4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5《摩擦力》WORD教案8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5《摩擦力》WORD教案3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5《摩擦力》WORD教案2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4《来自地球的力》WORD教案6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单元教案1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7.3《物质的密度》WORD教案6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7.1《质量》WORD教案7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7.3《物质的密度》WORD教案8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5《摩擦力》WORD教案6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单元教案3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4《来自地球的力》WORD教案4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7.3《物质的密度》WORD教案7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7.2《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WORD教案1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7.2《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WORD教案5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6.2《力的合成》WORD教案3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6.2《力的合成》WORD教案1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5《摩擦力》WORD教案9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5《摩擦力》WORD教案7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7.2《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WORD教案3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4《来自地球的力》WORD教案8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