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声学效应在乐律上的运用——十二平均律
近代乐器上用的新律制——十二平均律,是明代乐律理论家朱载堉(公元1536—1610)提出和创造的。在我国,早在周初,就有了在一个音阶中确定的十二个律,并在十二律中选取五个或七个音组成一个音阶的乐制。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使用定律调音的三分损益法,来确定管或弦的长短和发音高低之间的关系(见《管子·地员篇》)。这种方法就是从一个被认定为基音的弦(或管)的长度出发,把它三等分,再去掉一份(“损一”)或加上一份(“益一”),以此来确定另一个音的长度。在数学上,就是把发音的弦长乘以2/3或4/3,依此类推下去,直到在弦(或管)上得出比基音约高一倍或低一倍的音,就完成了一个音阶的计算。应用这种三分损益后完成一个音阶中各律的计算以后,比基音高(或低)8度的音只能的高(或低)一倍,而不能刚好一倍,这样就不能真正组成一个完整的8度,为了消除这个差数,达到对音乐艺术更高的要求,自汉代以来,不少音律乐家提出过许多修正的方法,但不能得到简单,合理而又精确的结果。朱栽堉于1584年以公比
的等比级数分配音律,使一个音阶中任何二个相邻音律的频率之比都是
,或音程为100音分,从而彻底地消除了三分损益法出现的差数。朱栽堉的这种科学地运用声学效应的革命性变革,极有利于曲调的创作和乐器的制作,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
十二平均律的提出,在我国物理学的研究和音乐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就是从物理现象的定性讨论进入定量的数学计算,这在我国古代物理学的研究中是一项创举,而且与西欧比较起来,也早于法国约50年。因此,当这项发明由传教士传入欧洲时,引起了整个世界的轰动,并得到了德国物理学家亥姆霍兹的高度评价。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配套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本章复习方略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三节光的折射配套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本章复习方略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综合练习(二)配套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本章复习方略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综合练习(二)配套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1节透镜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第1节质量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的速度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综合练习(一)配套练习册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本章测试配套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第3节声的利用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本章复习方略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配套练习册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二节平面镜成像配套练习册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一节光的反射配套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本章复习方略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三节超声与次声配套练习册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配套练习册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配套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本章复习方略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配套练习册答案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