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体会科学家是如何探究物理世界的奥秘的,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本人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教材分析
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新教材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增加了科学探究和迷你小实验等内容。强调从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环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改变以前实验教学的演示功能和验证功能,注重学生在实验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性和探究性。
从理论上讲新教材对实验的教学设计符合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把一门学科教给一个人,不是要他把结果牢记心头,确切地说,那就是让他参与知识的获得与组织过程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当代认知心理学家也指出:“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来说,更应注重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新教材的突出特点就是注重实验探究性,改变老教材的知识传授功能。很多结论都不在书上直接给出,必须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自己去获得答案。这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
1.教学时间的问题
实验探究活动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作保证。但是在初中阶段每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5 分钟,而且物理每周的课时又只有2~3 节。科学探究课虽然一共才11 节多,但是一节课的内容一般需要3 节课时才能完成。迷你实验和实践活动等内容如果由学生课堂上进行,那需要的时间就会更多。
2.仪器设备的问题
新的教材必须有与之配套的实验设备。目前我校的实验设备都还是前几年“普九”、“普实”验收时根据老教材的实验配备的。新教材安排的实验活动很多都不能开展。
3.探究的习惯问题
很多学生由于从小没有动手的习惯,没有探究问题的爱好和欲望,因此,教师布置实验探究任务希望学生能自觉主动地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结果学生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也不知道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去观察实验现象,如何记录实验数据等等。
三、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学习者自身的经验和自我发展,教师要为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即实验探究活动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结论的隐蔽性。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实验有更多的探究内容。真正使新的教学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2.将实验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
为了解决前面提到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目标的矛盾,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将一些需要长时间探究才能有结果的实验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例如9 年级《运动和力》这一章探究运动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探究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的关系等等内容就可以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从教室走到操场上,从一节课时改为两节课时上。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探究浮力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外开展各种迷你小实验,如用废旧牙膏皮制作小船、用饮料瓶制作潜水艇、用排液法称物体的质量等等。学习电学知识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课外设计安装各种要求的电路、对电学中的规律课外再深入研究。检修家庭照明电路,安装简单的照明电路。学生在实际探究时不但可以学到相关的物理知识,而且还能体会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小制作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对知识有新的认识和发现以及新的感悟,也很容易有一些新的问题提出来,有时还会闪现出成人无法想到的新奇想法。通过长期的课外实验探究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执著追求精神和实践能力必定会得到培养。
3.加强实验探究的准备工作
作为教师在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前必须作好准备工作。首先准备各种仪器设备、药品、提供实施实验的场地等。有些设备学校没有,教师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带家里的日常生活用品,可以提前布置学生课前自制有些设备。其次有些实验的结论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探究时很可能不能得出完善的结论,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先进行实验探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探索更好的实验办法,以便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地指导、提示和点拨。如学生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时如果教师课前没有真正去做,就不会发现照教材上的方法铁块排出来的水很可能有遗漏的情况,这样做实验即使探究了也不一定会知道浮力的大小由什么决定,无法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再比如探究晶体熔化的规律和液体沸腾的规律实验,教师课前不去先探究就不知道学生在做的时候会不会有吸收热量却不升高温度的现象等等。
4.教师带头开展实验探究
为什么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正道在国外能搞出成绩获得诺贝尔奖?因为他们有一个好的研究环境,他们的导师本身在身体力行的搞研究。其实中国人很早就具备探究大自然的能力,比如四大发明和古代的很多科学成就都比外国人领先。我们很多教师有丰富的书本知识,但就是缺乏动手的能力和习惯,这样的教师培养的学生怎么会具有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呢?我认为教师在进行课改实验时首先应当身体力行,像物理教师欧姆一样,对学生探究的内容教师也进行深入探究,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带动下潜移默化的学到很多探究的方法和渗透对科学的执著追求精神。
5.探究活动和知识学习并重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不能像应试教育那样采用填鸭式的教学,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会解题得高分,也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放任自流、不闻不问。鉴于初中阶段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学设施的限制、学生认识物理的能力的限制等诸多因素,初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只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每节课都有一个探究能力作为重点。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将探究活动与知识学习并重。
6.多给学生鼓励、多给学生机会
就学生的思维而言,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难,实验探究的过程中由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时候,又很容易以偏概全或者抓不住本质的东西。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还要提倡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评价,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回答问题如果不正确或者不全面,教师最好不要全盘否定,而应该给予必要的鼓励。
四、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1.将实验编排具有趣味性、探究性,又具有知识性和系统性新教材从内容安排可以明显看出突出趣味性和探究性,但是我们也觉得缺少了老教材的知识性和系统性。虽然有加油站和信息窗,但是如果教师上课时不补充讲授相关内容,学生是很难自己进行探究性的学习的。如果能像国外的教材一样编得很详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看明白,那学生就具备有探究活动的知识准备。学生的问题自己能找到答案,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搞小制作、小发明、撰写小论文。再就是知识的系统性太差,知识的跨度较大,前后衔接与过渡较差。有些知识只在加油站里一带而过。如果教师不补充讲授,学生的知识就跟不上。还有每一章到底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哪些能力应该得到培养,学生心里是不清楚的。
2.给物理课以较多的教学时间
目前,按照《新课标》物理的周课时只有2~3 节,学生在一周的时间接触这门课的时间就很少,哪里有什么时间开展研究性学习。当然要增加课时量就要提高物理在考试时的权重,否则哪门课又愿意把时间让出来?
3.改革考试的形式和内容
我们传统的物理考题有填空、选择、判断、实验、问答、计算等形式。这些类型的题目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应用等能力是有作用的。但是学生考试成绩好的不一定实际动手的能力就强。因为没有能检查到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也没有检查到学生能否收集资料,能否通过实验数据科学的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等。对物理学课的考试能不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比如像有的老师在《物理教学》上介绍外国的科学考试一样,学生通过现场实验探究解决一个物理前沿问题,然后根据实验收集到的数据自己得出自己的观点撰写论文。
总之,怎样才能将新课程改革搞得更好,这是一个有必要继续探讨的问题。本文只是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提出的观点,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找到适应新课改的好的实验教学方法。
14高三必修一物理知识静摩擦力
高三的思考
14高三必修物理知识点运动和力公式
搜寻外星人6大方法
2014高三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电场
高三2014年必修物理知识点物理公式
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心得体会
14年高三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力学公式
14高三必修一物理知识点两个平衡条件
中考前,中考生家长该做的五件事
时空穿越离我们有多远?
14年高三必修物理知识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
新初三生备考四步骤
2014年高三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光电效应的现象
14高三物理必修一知识运动的描述
高三学生如何做科学有效的笔记?
自信、自律、自主,走过高三
2014年高三物理必修一知识恒定电流
2014物理高三必修一知识点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大运会首金得主是物理系高材生
科学家目睹超大质量黑洞“撕裂”恒星
“力”知识中两类科学方法解读
14年物理高三必修一知识点振动和波
14年高三必修物理知识点常见的力公式
14高三必修物理知识振动和波公式
高三必修物理知识点匀速圆周运动
美国发现天然超级防腐剂 食物保鲜可长达几年
2014高三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光电效应方程
如何学习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
超新星爆炸与射线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