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家一定要把握好高中,多做题,多练习,为高考奋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四川成都高一物理上册10月月考检测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者多个答案正确,全对得3分,对而不全得1分,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核心部分是使电子加速的环形室,若一电子在环形室中作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转了2圈回到原位置,则其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 A.0,2 B.0,4 C.2R,2R D.2R,4R
2.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 = 5t + t2 (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A.第1s内的位移是5m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C.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都是1m 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3.物理学中的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研究下列物体的运动时可视为质点的是( )
A.计算轮船在海洋中的航行速度 B.研究车轮边缘的速度
C.研究运动员跳高的过杆动作D.研究乒乓球的接发球技术
4.甲.乙两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甲物体重是乙物体重的2倍,而甲距地面的高度是乙距地面高度的一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体的加速度是乙物体加速度的2倍
B.甲物体着地的速度是乙物体着地的速度的1/2
C.甲物体下落的时间是乙物体下落的时间的1/2
D.甲.乙两物体的末速度相同
5.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此处到青岛还有150km。上述两个数据表达的物理意义是 ( )
A.80km/h是平均速度.150km是位移
B.80km/h是瞬时速度,150km是路程
C.80km/h是瞬时速度,150km是位移
D.80km/h是平均速度,150km是路程
6.龟兔赛跑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也是一个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如图所示为龟兔赛跑中的乌龟和兔子在时间t0内的位移-时间图象,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乌龟比兔子晚出发
B.在比赛过程中,兔子有一段时间速度为零
C.在时刻t0乌龟和兔子的位移相等
D.在比赛的过程中,乌龟和兔子总共相遇了两次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位移也一定越大
B.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只能是要么相同要么相反
C.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
D.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与速度无关
8.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一些说法中,不可能的是: ( )
A.物体的速度在增大,而位移却减小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其速度在减小
C.物体的速度为零,而加速度很大
D.物体的加速度跟速度方向相同时,当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也随之减小
9.两辆汽车同时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甲车匀速前进,乙车匀加速前进,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前2s甲车速度大,后2s乙车的速度比甲车速度大
B.前2s甲车在乙车前,后2s乙车超过甲车
C.在4s内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D.距离出发点40m远处两车相遇
10.完全相同的三块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穿过第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块木块所用时间之比为 ( )
A. B.
C. D.
11.一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 所用的时间为 ,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 所用时间为 。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A. B. C. D.
12.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甲的s-t和乙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为匀速直线运动,乙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B.甲.乙均在3s末回到出发点,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均为4m
C.0~2s内与4s~6s内,甲的速度等大同向,乙的加速度等大同向。
D.6s内甲的路程为16m,乙的路程为12m。
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四川成都高一物理上册10月月考检测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试卷与“新课改”同行
展望2008年物理中考走向
理解标准 把握方向 正确应对
从2007年中考题谈图象坐标题命题角度及解题对策
中考试题中的神舟飞船
中考物理新情景考题分类例析
新型实验题专题研究
关注创建节约型社会 把握中考热点
中考物理情景性试题解读
中考试题中的短文阅读类问题辨析
把握中考命题新动向,加强物理课程与STS相联系
一些城市的重力加速度
综述07试题特点,展望08命题趋势,提高复习效益
2009年中考物理命题趋势浅析
以“世界物理年”为背景的考题赏析
地震烈度及标志
新课标中考实验题命题走向
静电的摩擦次序
以“水”为线索的中考专题复习法
科学探究如何考
江西省2009年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体现三维目标 注重科学探究
风力等级表
中考物理备考指南
命题如何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中考试题新特点
中考物理命题技术探索之选择题
创新中考命题思路促进物理教学改革
震中烈度与震级和震源深度的关系
一些材料的摩擦因数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