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下面是查字典物理网整理的2015~2016学年高三物理第一学期阶段考试,请考生及时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52分。其中第1~10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1~13题有不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与地面发生碰撞,反弹后速度大小与落地速度大小相等。若从释放小球时开始计时,且不计小球与地面发生碰撞的时间,则小球运动的速度图线可能是图中的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一个3s内的位移为6m,第一个5s内的位移为15m,则质点在t=2s时的速度为
A.1.5m/s B.2.5m/s C.3.5m/s D.4.5m/s
3.设雨点下落过程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雨滴(可看成球形,球的体积公式为 其半径为r)的横截面积S成正比,与下落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即 (其中k为比例系数),雨点接近地面时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个雨滴的半径之比为2:1,则这两个雨滴的落地速度之比为
A. B.2:1 C.4:1 D.8:1
4.我国蛟龙号深潜器在某次实验时,内部显示屏上显示了从水面开始下潜到返回水面过程中速度图像,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6~8 min内,深潜器的加速度最大
B.4~6 min内,深潜器停在深度为60 m处
C.3~4 min内,潜水员处于超重状态
D.6~10 min内,深潜器的加速度不变
5.如图所示,一根轻杆的两端固定两个质量均为m的相同小球,用两根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虚线为竖直线,=30,=60,则OA、OB绳的拉力之比为
A. :1 B. :1 C. :2 D.2:1
6.用绳子通过定滑轮拉物体A,A穿在光滑的竖直杆上,当以速度v0匀速地拉绳使物体A到达如图所示位置时,绳与竖直杆的夹角为,则物体A实际运动的速度是
A.v0sin B.
C.v0cos D.
7.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轻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A.0 B. C.g D.
8.如图所示,粗糙的传送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当传送带静止时,在传送带上端轻放一小物块,物块下滑到底端时间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物块下滑的时间可能大于T
B.当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物块下滑的时间可能小于T
C.当传送带逆时针转动时,物块下滑的时间等于T
D.当传送带逆时针转动时,物块下滑的时间小于T
9.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绳的另一端固定于O点。现用水平力F缓慢推动斜面体,小球在斜面上无摩擦地滑动,细绳始终处于直线状态,当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接近水平,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N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FT的变化情况是
A.FN保持不变,FT不断增大
B.FN不断增大,FT不断减小
C.FN保持不变,FT先增大后减小
D.FN不断增大,FT先减小后增大
10.AD分别是斜面的顶端、底端,B、C是斜面上的两个点,AB=BC=CD,E点在D点的正上方,与A等高。从E点以一定的水平速度抛出两个小球,球1落在B点,球2落在C点,忽略空气阻力。关于球1和球2从抛出到落在斜面上的运动过程
A.球1和球2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gkstkCom
B.球1和球2抛出时初速度之比为 ∶1
C.球1和球2动能增加量之比为1∶3
D.球1和球2运动时的加速度之比为1∶2
11.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伽利略斜面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你认为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一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是荒谬的
B.该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C.该实验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
D.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12.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水平外力F拉动小车和木块一起做无相对滑动的加速运动。小车质量为M,木块质量为m,加速度大小为a,木块和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在这个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A. B.mFM+m
C.(M+m)g D.ma
13.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面C上足够长的木板B左端放着小物块A。某时刻,A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F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已知A、B间最大静摩擦力大于B、C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在拉力逐渐增大的过程中,下列反映A、B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及A与B间摩擦力f1、B与C间摩擦力f2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4.(4分)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先后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两细绳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①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条都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行
B.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C.拉力F1和F 2的夹角越大越好
D.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
②实验中,要求先后两次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指的是 。
A.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力F1和F 2的大小之和等于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学
B.橡皮条沿同一方向伸长
C.橡皮条伸长到同一长度
D.橡皮条沿同一方向伸长到同一长度
15.(6分)某同学利用如图(a)装置做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其长度的关系的实验。
(1)他通过实验得到如图(b)所示的弹力大小、F与弹簧长度x的关系图线。由此图线可得该弹簧的原长x0=______cm,劲度系数k=________N/m。
(2)他又利用本实验原理把该弹簧做成一把弹簧秤,当弹簧秤上的示数如图(c)所示时,该弹簧的长度x=________cm。
16.(8分)在用DIS研究小车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重物通过滑轮用细线拉小车,位移传感器(发射器)随小车一起沿倾斜轨道运动,位移传感器(接收器)固定在轨道一端。实验中把重物的重力作为拉力F,改变重物重力重复实验四次,列表记录四组数据。
a/ms-22.012.984.026.00
F/N1.002.003.005.00
(1)实验中使用位移传感器和计算机,可以便捷地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所获取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坐标纸上作出小车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图线。
(3)从所得图线分析该实验小组在操作过程中的不当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实验时,在小车和重物之间接一个不计质量的微型力传感器,如图乙所示。并以力传感器示数表示拉力F,从理论上分析,该实验图线的斜率将__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答过程,直接写答案不得分。
17.(10分)测定一列车的制动性能,当它以标准速度 在水平轨道上行驶时,制动后做匀减速运动需 才停下。现在这列车正以 的速度在水平轨道上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 处一货车正以 的速度同向行驶,于是立即制动保持测试时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
(1)列车的制动性能测定出的加速度多大?
(2)计算说明是否会发生撞车事件?
18.(10分)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如图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紧绷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恒定的速率v=1 m/s运行,一质量为m=4 kg的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1,A、B间的距离L=2 m,g取10 m/s2。
(1)求行李刚开始运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
(2)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就能被较快地传送到B处,求行李从A处传送到B处的最短时间和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
19.(1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质量为m,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左端冲上木板。从物块冲上木板到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物块和木板的 -t图象分别如图中的折线acd和bcd所示,a、b、c、d点的坐标为a(0,10)、b(0,0)、c(4,4)、d(12,0)。根据 -t图象,求:
(1) 物块相对木板滑行的距离x
(2) 物块质量m与木板质量M之比
参考答案
1-5:DBACB 6-10:DBDDB 11.BD 12.BD 13.AC
14.(1)AB (2)D 15.(1) 4 50 (2) 10
16.(1)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小车位移 (2)图略
(3)截距过大,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角过大 (4)变大
17.解:(1)对列车 (2分)
(2)当两车速度相等的时刻距离最近,此时 (3分)
两车间距
(3分)
则:当两车速度相等的时刻间距 ,所以在这之前已经撞车。 (2分)
18.解:(1)滑动摩擦力f=mg=0.1410 N=4 N (2分)
加速度a=g=0.110 m/s2=1 m/s2 (2分)
(2)行李始终匀加速运行时间最短,加速度仍为a=1 m/s2
当行李到达右端时,有vmin2=2aL
得vmin=2aL=212 m/s=2 m/s
所以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为2 m/s (3分)
行李最短运行时间由vmin=atmin
得tmin=vmina=21 s=2 s (3分)
19.解:(1)由 -t图可以看出,物块相对于木板滑行的距离x对应图中△abc的面积,故x=10412 m=20 m (2分)
(2)由 -t图象可求出物块冲上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a1=10-44 m/s2=1.5 m/s2 (1分)
木板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2=4-04 m/s2=1 m/s2 (1分)
达到同速后一起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3=4-08 m/s2=0.5 m/s2 (1分)
对物块m冲上木板减速阶段:1mg=ma1 (1分)
对木板M向前加速阶段:2(m+M)g=Ma2 (1分)
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后向前减速阶段:2(m+M)g=(M+m)a3 (1分)
联立以上三式可得:mM=32 (2分)
2015~2016学年高三物理第一学期阶段考试及答案的所有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物理网有租户考生马到成功。
初中物理教育中的STS教育
激趣创新提高
用水做火山的方法
初中物理课外实验
灯泡会打破吗
初二学生物理学习激励机制的研究
深入挖掘课本解决平面镜的放置与转动问题
教学中物理模型的建立
用纸做物理实验的方法
放大镜的制作方法
怎样学好物理
汽车里的光学知识
电能表的选择
要问 会问 善问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的实践
浅谈如何设计力学自主性学生实验
自制温度计
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资源中的“教室”
两个拳头放在一起你可以保持不动吗
浅谈初二物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物理实验结论的表述常见错误浅析
地震仪工作原理
如何区分生熟鸡蛋
浅谈“自主学习与进行创新教育”
如何培养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记忆能力
跟着女儿学物理
自主,向课外延伸
吟唱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三个人挡不住一个人吗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