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物理教学的内容之一,足以体现科学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教师应在钻研和挖掘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发现和揭示科学规律,而不是给出现成的结论。为了和同仁交流学习,笔者就初二物理教材中“物体的颜色”(以下简称“光”)、“简单的电现象”(以下简称“电”)、“声音的产生及其传播”(以下简称“声”)三节的教学谈些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权作引玉之砖。
一、科学探究的教学渗透
1、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猜想
在“光”这节课中,光通过三棱镜分解出来的七色光再射向另一块三棱镜时,教师要求学生猜想一下,七色光会变成什么样子?在“声”这节课中,闹钟会发声,锣鼓会发声,人讲话也会发声,教师要求学生思考后进行猜想,会发声的物体有什么特点?怎样的物体会发声?科学的猜想引起了学生无比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向往。
2、指导学生进行问题设计
给你一张纸,你能让它发出多少种声音?撕一撕,抖一抖,弹一弹……,学生的回答让你意料不到。给你一把塑料梳子,怎样把桌上的纸屑吸起来?噢,把梳子与头发、衣服摩擦一下,摩擦可使物体带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这些问题经过教师的点拨、指导,学生不仅顺利地完成了设计,而且还通过动手操作,进行了一项一项的验证。
3、启发学生进行归纳、推理
在做钟罩实验时,由于难以把钟罩内抽成完全真空,故声音还是能通过里面较稀薄的空气传出来。怎么办呢?教师要避开实验条件的限制,向实验注入新的内涵,把探索和推理融进实验。教师边做实验,边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发声小钟放在玻璃钟罩内,能听到铃声吗?(2)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如何变化?(3)如果不断地抽下去,钟罩内将变为怎样的空间?还能听到铃声吗?(4)根据实验(2)、(3)两步的结论你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5)归纳前面的实验你能推得怎样的结论?(空气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若条件许可教师可把上述五个问题用投影片的形式逐个呈现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和思维,更重要的是渗透着一种思想──实验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推理。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即牛顿第一定律的验证)不就是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吗?
4、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单纯、活泼是初中学生的特点,因此在课堂上只要教师有效地调动和激发,学生们就会不停地争相发言,展示自己的小制作,配合着做实验,气氛会特别热烈。有条件的教师还应因势利导地把这种交流带向课外、带向Internet。因为这种合作、交流、互动的教学效果有时是教师预想不到的。这样能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物理课堂就在社会与生活之中,物理学就在我们身边,并实实在在地关注社会、生活与物理三者的密切联系,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二、如何搞好探究式教学
1、重视教材处理
教材处理是备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学的一种模板。可以参考,但很多时候不能照搬。课堂教学中的任何一个独特的细节设计,都包含着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便是这个意思。如在“电”一节中对“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的说理,笔者认为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有机地处理好教材,按以下线索展开教学: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橡胶棒带的是同一种电荷;它们靠近时相排斥,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同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是一样的情况;上述橡胶棒和玻璃棒靠近时相吸引,说明玻璃棒和橡胶棒带了不同的电荷,即自然界中至少存在两种电荷;进一步实验并推理发现,凡是与橡胶棒带相同的电荷,一定与玻璃棒带不同的电荷,凡是与橡胶棒带不同电荷的,一定与玻璃棒带相同的电荷,即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两个凡是”是讲清自然界中有且只有两种电荷的关键。新教材上没有,但上课时不能不讲。
又如在“声”这节课中,教师可重新安排教材,避免原教材编排的一些重复。先讲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钟罩实验),同时得出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接着讲声音在液体、固体中也能传播,最后再去讨论声音的传播形式──波。这样讲“声”一节,思路更为顺畅、学生也更易理解、接受。
2、加强实验创新
为了让学生对波有一个大致的认识,需要演示一下水波。教师可把水平面里水的波动用投影仪投影到竖直的屏幕上,音叉频率以及盛水容器的口径都要精心选择,这样实验效果会非常明显。
在教学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时,演示带电棒之间的作用一直是一个难题。教师可对该实验进行改进,用半个乒乓球替代铁架台和挂线,塑料吸管替代橡胶棒(小玻璃棒替代大玻璃棒)搁在乒乓球上做实验,相斥、相吸的效果非常显著。改进后的实验器材由于易于寻找、配置,所以原来的演示实验变成了学生实验,人人动手变成了现实。
3、注意几个问题
(1)无需样样探究
新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并不是什么问题都必须去探究。一些十分简单的问题就没必要去探究,还有一些中学生难以探究的问题也不应该让他们去探究,探而不清,究而不明,会得不偿失、东施效颦。因此在教学中不必把所有可做的实验都去做一遍,把所有问题都让学生去猜想、讨论,初看蛮热闹,实际上是主次不分,浪费时间。
(2)不宜化简为繁
对初中生来讲,能简单的就简单,能通俗的就通俗,不能过分地讲究知识的严密性、专业性。如“光”这节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这个现象的确应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至于为什么红光偏折得小,紫光偏折得多,光在三棱镜中发生了几次折射,这些问题就没必要讲,讲了学生就能理解了吗?
(3)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有些教师在演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时,故意在演示前切断电铃电源;又如在演示实验时磁场中两枚小磁针的方向不大相同,居然被教师归纳为因为存在实验误差,导致小磁针指向不相同。物理学是最讲究以事实为根据的。学习物理,除了学习物理知识、物理方法以外,还应学习科学的态度与科学精神。这一点,每一个物理教师都应切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各种可能的猜想和预想不到的结果。
(4)摒弃“满堂灌”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句话教师大都记得。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依旧是自己在唱独角戏,几乎看不到学生的活动。这种旧的教学模式及其背后隐藏的旧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出现是很值得深思的,是与新课程标准背道而驰的。
高三物理知识点质点的运动之曲线运动
高三物理复习知识点机械波
高三物理必备定律知识点热力学第二定律
高三物理质点的运动知识点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知识点实用口诀
高三物理知识点机械能知识点归纳
2014高三物理复习知识点机械振动
高三物理重要知识点力学和电磁学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电场
高三物理重要知识点直线运动
高三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电磁感应
2014年高三物理公式总结气体的性质
2014年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原子和原子核公式
高三物理知识点之直线运动
高三物理知识点资料功和能
高中高三物理知识点复习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太空授课物理知识点总结超重和失重现象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恒定电流
高三物理动力学知识点
高中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点光的反射和折射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直线运动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光的反射和折射
2014年高中高三物理公式详细总结
高三物理知识点质点的运动之直线运动
高三物理知识点振动和波
高三物理知识点电场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
高三物理知识点机械振动
高三物理知识点复习恒定电流
高中物理知识点力和物体的平衡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