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实验一: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利用乒乓球粘上一根细线,让挂在细线下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生的音叉又会迅速把乒乓球弹开,但乒乓球在重力作用下又会回落,并再次与音叉接触,发生的音叉又把乒乓球弹开。
实验效果:该实验的特点是能见度高,全班的每位同学都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的全过程。同时实验的趣味性也比较强,学生感觉新颖、奇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探究实验二:气体的热胀冷缩
在讲到温度计的原理时,需要介入热胀冷缩的知识,尽管有的同学可能知道这一现象,但如果有一现象明显的实验来验证,效果就更好了。方法很简单,将一踩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里面的气体由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会使乒乓球复原。
实验效果:证明了气体的热胀冷缩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探究实验三:分离密度不同的物质的方法
将乒乓球和玻璃球埋入装有米的大烧杯中,摇晃烧杯,过一段时间,乒乓球从米中“跑”出来。原因就是乒乓球的密度比米小,能上来,此规律能用于分离密度不同的物质。
实验效果:这个实验简单易做,现象明显,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探究实验四: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用乒乓球盖严瓶口,手按住乒乓球把瓶子倒过来,放开手后水不会流出来乒乓球也不会下落。
实验效果:此实验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比用任何语言描述效果都要好。
探究实验五: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一漏斗下放一乒乓球,手放开,乒乓球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下落,如果从上往下不断的向下吹气,可看到乒乓球不落下。
实验效果:这一实验说明了流体流速越快的位置压强越小,上部压强小,下部压强大,所以乒乓球不会落下。另外还可以将乒乓球放在一烧杯中,对着烧杯口吹气,会发现乒乓球从烧杯中跳起来,跳入另一烧杯中,此实验也充分证明了流体流速越快的位置压强越小。
探究实验六:浮力产生的原因
将一只塑料可乐瓶剪去底部(瓶颈的截面直径略小于乒乓球的直径)。如图甲把一只乒乓球放在瓶内,从上面倒入水,观察到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瓶颈缝隙中流出,但乒乓球并不上浮,直到水倒满后,乒乓球还沉在水底并没有浮起来,因为乒乓球下部没有水,所以没有受到水对其向上的压力,只有水对乒乓球竖直向下的压力,所以乒乓球始终沉在水底。如乙图当用手指堵住瓶颈的出水口,使水慢慢流下并注满玻璃管后,由于乒乓球的下部有了水,所以受到了向上的浮力,由于乒乓球所受浮力大于其自身重力,所以乒乓球上浮。
实验效果:该实验的特点是简单、醒目、趣味性强。
探究实验七:机械能的转化
1、把乒乓球系上细线做成单摆,分析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势能→动能→势能
2、将乒乓球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乒乓球下落与地面撞击又被弹起。整个过程中乒乓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又转化为弹性势能又转化为动能又转化为重力势能。
实验效果:该实验观察分析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换,增加趣味性,使学生以理解。
乒乓球的这些实验看着简单,却给物理教学增添了许多生机与活力。只要我们能留心观察加以应用,就能培养初中学生对物理学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课后小制作、小发明。通过观察、测量、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等,增强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创新意识。
世界的海陆分布课件
杠杆的类型课件
电流做功教案2
电是什么教案2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课后练习题39
电能与磁教案2
电能的产生教案
人口与人种课件1
欧姆定律课后练习题17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课后练习题40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课件
电能的产生教案1
人口与人种课件2
电流做功教案1
电能与磁教案1
世界的气候课件3
时间的测量及误差课件
位置和范围课件
电流做功的快慢教案1
阿基米德原理课件7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课件1
浮力课件8
希望你喜爱物理课件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课后练习题38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课件
人口与人种课件3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课件5
电能的输送教案2
世界的聚落课件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