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知道连通器和它的原理;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知道帕斯卡原理及其教学目标应用。
2、进一步复习探究问题的方法,师生合作,同学讨论,并在实验中经历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重点 1.液体压强的研究方法及探究过程
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连通器的特点
4.帕斯卡原理
难点 1.理解液体压强公式
2.理解在连通器里各液面相平的原理
教具 演示用: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200mL 的量筒、玻璃板,连通器、酒水壶、船闸挂图。学生用:压强计、200mL的量筒、水、盐水(以上器材,每三位学生一组)
教法
讨论法、探究实验法、归纳法、阅读自学法、讲授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压强?写出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2.压强的单位是什么? 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课引入
问题的提出: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三、进行新课
1.演示、讲述(1)演示实验:将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倒水前,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倒水前,也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侧壁筒口相平),又请同学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外凸出)。(2)讲述: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教师板书) 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金属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归纳小结实验情况
(1)讲述:这节课通过老师演示实验和同学们分组实验,知道了液体压强的产生和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同学们很有收获,今后还要继续努力,发扬这种研究问题的精神,认真学好物理知识。
(2)请同学们整理好自己桌上的器材。
7.液体压强的应用:学生观察连通器,自己阅读课本,找出连通器的特点、在生产中应用。
并用探究出的压强知识,推导其原理。(教师引导)
8.液体压强的传递:自学阅读,师提问:帕斯卡原理内容是什么?液体压强的传递的应用有那些?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解释液压机,液压千斤鼎的工作原理。
四、运用所学,解释课后练习题,做《学习与探究》开放性作业部分。教师针对学生做题反馈情况,精讲点拨,学生巩固所学,形成能力。
五、课内小结,形成知识网络。
师生根据板书内容共同小结,结合本节的重难点,回忆所学,加深记忆和理解,形成知识网络。
作业:学习与探究未完成部分;
惯性:教学中的难点
理想课堂的五部曲
正确理解综合能力的含义
自由落体运动备课的所想
单摆周期实验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教学的实践性知识及其建构
对物理教学现代化的思考
科学与媒体应该是好朋友
高中教学的理性思考
中学物理常用的观察方法
探究式物理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探讨
课堂提问对象的选择
“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
小实验对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初探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
物理试卷评析课教学初探
铁丝穿冰课外实验
掌握课堂提问艺术
优化物理课堂教学
提高自主互助复习课的几点思考
实验成为中学物理教学薄弱环节的原因
谈初中物理的识记教学
教学设计的三个层次
科学探究要“探”“究”并重
建构一种新的理科教学模式
物理教育观的八个转变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