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学是一门科学知识、科学过程与思维方法和科学文化和谐统一的学科,三维课程目标是物理学本质的特征在物理教育中的反映。三维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维度的学习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学习均是长期的综合积累过程,应该融合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本文力图从教学目标的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四个方面阐述探讨用《课程标准》规范教学行为落实三维目标的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 三维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物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是制定了三维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不仅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培养目标的补充和完善,更是在科学教育本质的认识上的一种飞跃。物理学是一门科学知识、科学过程与思维方法和科学文化和谐统一的学科,三维课程目标是物理学本质的特征在物理教育中的反映。三维目标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一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在研究层面,我们可以把目标拆开三部分讨论,但在实践层面必须是三位一体,绝对不能把它人为地分开。可以这么说:知识与技能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是桥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升华。其中“过程与方法”维度的学习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学习均是长期的综合积累过程,应该融合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
《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教学过程要促进学生、教师和相关教学资源间的互动,逐步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听,还应指导学生去看、做、问、议、讲、想、练,使学生在观察、思维、质疑、解惑、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就是经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使物理学科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实施有效课堂教学,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必须用《课程标准》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坚持教学目标具体化
教学目标应具有全面性和适切性,必须清晰、具体而明确地表述,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在叙写时至少应包括行为和内容两个方面,既要指出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要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领域或内容,这样才能明确指出教育的职责是什么。而且,所用的行为动词必须能对所表述的具有不同特征的行为作出区分;内容方面也同样。
课堂教学目标的叙写,一般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要明确行为主体,学习者即行为主体,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要明确行为动词(指向),陈述要明确具体,要可以观测,应采用《课程标准》上界定的行为动词,避免用含糊的、不切实际的、不确定的语言;要明确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要明确表现程度,表现程度是指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一种程度或要求等。
在叙写时,一般既可以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叙述,也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叙述。在课堂实施过程中,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分列若干点,目的是为清晰、真实地表达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行为动词的使用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课程标准》对行为动词作了明确的界定,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知识的用语是知道、理解、掌握和应用,技能的用语是初步学会、学会、设计;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用语是感受、认识、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用语是体验、感悟、形成。若使用标准中没有界定过的行为动词,必须作相关描述的说明。
物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示例──光的色散[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知道物体的颜色成因;
(4)初步学会观察与光的色散有关的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经历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色散的各种事实,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验研究“白光分解”、“色光混合”和“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实验过程,萌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
二、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坚持教学内容问题化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就是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从“教师明白”和“学生明白”这两点出发,在理解课本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而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本内容做出适当取舍、调整和补充。能依据教学目标,合理地确定教学容量、安排实验、选用教学资料;要把握内容的逻辑关系和发展线索,进行结构性处理和教学法加工;还要合理规定作业的内容和控制作业的总量等,从而优化教学内容结构。
在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时,注重创设探究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和培养其科学思想、精神和能力的新课程理念。创设探究情景,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它起着激励、启发、点拨、反馈的功能。首先问题要以情景为基础,设计的问题或情景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感悟到情景中的问题,并且产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其次问题要点出思维的起点,才能够拨动学生的思维,再者老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是新课改的理念,教师提供的背景应该可以帮助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炼问题给学生,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把学习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也要引导学生从细节上发现问题。
如全国第七届中学物理青年教师大奖赛一等奖获得者江西省赣州市厚德中学刘超洋老师在《变阻器》一课中,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针对学生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知识结合点、思维汇聚点等作为问题设计的主要依据,通过设问,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单一走向综合、由显见走向灵活,从而达到重申主要思维方法、解决思维障碍、加深对滑动变阻器的理解、拓展思维的深广度、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与实践能力、发展综合疏理与归纳能力等的目标,促进学生学能的全面发展。在各大板块的过渡中,刘超洋老师利用“我们物理实验室经常需要改变电流,也经常用到滑动变阻器,实验室的滑动变阻器和收录机上的调音键会一样吗?”的设问从收录机调音键过渡到实验室的滑动变阻器;利用“学习了滑动变阻器后你能用它来改变灯的亮度吗?”的设问过渡到学生的探究实验,设问方向明确,思维引导有方,为落实教学目标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坚持教学过程实践化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目的是使教学内容能有效的传达,加强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之间的联动,突出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的引导。围绕教学目标,在设计活动时,突出可行性、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设计的活动要符合三维教学目标,是核心的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挑战性等。在活动中,对学生要有明确要求,要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学生间要有分工合作的机会,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和主导的作用,做到指导有方、主导有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自主学习和积极实践。首先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其次是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能彼此接纳的和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让学生有个安全的心灵港湾。教师要学会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要乐于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履行责任的能力,学生有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能够胜任独立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自己的任务。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拨动学生的心弦。
选择合适探究的内容和“探究点”进行探究教学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要的环节,为此,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探究点”,设计探究层次,选择的“探究点”应是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要具有可操作性等。
如全国第七届中学物理青年教师大奖赛一等奖获得者上海市民办立达中学任欢菁老师在《凸透镜成像》一课中,突出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科学探究为主线,通过合作探究实验,学生自主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体验和感悟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提高了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利用亚洲第一高塔“东方明珠”电视塔创设探究情景,导入新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实验器材、调试方法和注意事项的介绍,为学生的探究打下了基础。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分组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让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等探究过程。不同小组分别进行缩小像和放大像的实验,既解决了时间紧的矛盾,又让学生体验到合作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课的最后,又利用“东方明珠”电视塔进行教学反馈,使得整节课前后呼应。她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并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进行点拨和引导。任欢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突出体现教学的实践意义,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有效评价课堂教学,坚持教学评价多元化
教学目标的多维决定了教学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在评价课堂教学时,应该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开展正确的评价,形成对课堂教学的总体评价,充分体现评价的适时性、激励性和过程性。
在对自己的教进行评价时,能针对与课堂教学直接相关的、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观察测量的各项自身素质进行评价,重点可放在教学目标实施的评价。在重视对教学目标的制定进行研究外,更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实施,由于教学目标是教学理念的反映,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动因,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是联动的,在实施时,心中时时要有教学目标,它的正确制定和落实,是评价课堂教学的主要尺度。不能把教学目标仅作为写在纸上,供听课教师看的摆设,也不能把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相脱离,任意抬高教学要求,课堂上不能向高度、难度冲击,要清晰反映教学目标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的这条主线。
在对学生的学进行评价时,能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个性发展以及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的落实情况等。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过程与方法。在交流反馈时,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应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兴趣程度和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可用表示赞赏或用委婉的批评给予评价。对学生流露出来的价值倾向,即使是错误的,老师也不要压制,给予适当的疏导。
在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时,能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深广度和容量的把握、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技术的运用、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等方面入手。
实践证明,只有多元的教学评价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才有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课程改革对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我们一定要继续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不断创新,努力落实三维课程目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自己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时间、空间和载体。
参考资料:
[1]《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行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04年10月,上海教育出版社
[2]《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2005年8月,上海教育出版社
[3]《改进中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2005年5月修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4]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超越昨天》──教育部物理新教材专家组成员,原北京市教育学院物理系主任、副院长张维善教授第六届全国中学青年物理教师教学大赛开幕式主题报告。
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课件
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第十一章第二节功率课件
摩擦力教案3
12.1杠杆课件
液体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教案2
2013第11章第2节功率课件
液体的压强教案3
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
2.2我们怎样区分声音课件
11.1功课件
11.3动能和势能课件
12.2滑轮课件
液体的压强教案1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教案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1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1
3.7眼睛与光学仪器课件
3.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课件
第十一章第三节动能和势能课件
力教案2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课件
11.4机械能及其转化课件
2.4让声音为人类服务课件
摩擦力教案2
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课件
10.1浮力课件
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复习课课件
第十一章第四节机械能及其转化课件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