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实验教学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原有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已远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以现代化教育教学的思想和理念为指导,进行深入细致的改革和实践。课堂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从实际出发,决不能单凭教师主观意愿来确定。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带有不同程度的启发因素,这些因素能否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出作用来,取决于教师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探索式教学还是启发式教学,都必须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这样才能达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一、通过实验直观地再现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对开发智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培养观察力的动力,教师应创造条件使学生接触各种物理现象,也就是课堂教学加强实验。教师通过精彩的实验现象,配合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学生精神集中,唤起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演示“开水游鱼”,“纸锅烧水”,“筷子提米”,“布条摩擦塑料吸管,两管互相排斥”等有趣的实验。也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回顾物理现象。例如:汽车刹车时车上的人为什么向前倾斜?为什么书包带不用铁丝来做?雨后为什么能看见彩虹?为什么鞋底做成花纹状等。当学生不知道物理现象的本质或不知如何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注意观察教师的演示,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关的现象,自然就会在实验时由“看热闹”上升为“解决为什么”的阶段。
明确目的,制定计划,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观察。观察的目的越明确,观察效果越好,初中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活动往往没有明确目的性,所以要对学生加以引导。例如:“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当压强计的金属盒放人水中时,便引导学生观察压强计U型管中液面出现的高度差;盒子所处的深度变化时,再引导学生观察液面高度差发生的变化;当盒子所处的深度不变,只是盒子转向改变,观察到U型管液面高度差几乎不变,从而得出结论。在进行观察时,关键是对学生观察的顺序加以点拨,使之条理化,例如,“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实验,因为电路元件较多,有电源、电流表、开关、小灯泡和滑动受阻器,在实验中要引导学生先观察滑动变阻器采用哪两个接线柱,移动滑片,判断电阻变大还是变小,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再观察灯的亮度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便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敏锐的观察是获得知识的钥匙,也是发现新问题,认知世界的途径。苹果下落是普遍现象,但牛顿从中看到了它不普遍的方面,从而提出“万有引力”的概念;意大利物理学家伽俐略因注意到教堂悬挂的吊灯的摆动,从而发现了摆的等时性;阿基米德在洗澡时能敏锐地观察从浴缸中溢出的水,注意到人受到向上的托力,使他连日苦思冥想的皇冠之谜迎刃而解等等。许多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与他们敏锐的观察力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平时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用实验引导,培养思维能力
物理思维能力是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和延续,是指导学生在观察基础上将所学知识与观察到的现象相结合,通过大脑的抽象活动,认识问题的本质,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探索教学中,我常常设疑,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一张纸盖住玻璃杯口,手按纸杯口朝下,松手纸片落下,当杯子装满水再盖上纸片,倒置时纸片不下落,为什么呢?又例如,粉笔压在纸条上,当纸条迅速抽出时粉笔不倒;塑料细绳为什么越捋越彼此张开等问题。针对实验现象中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问题,提出研究问题的方法,要比直接给出结果更重要。又例如,在“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除待测电阻外,现给你一电池组、一只电阻、若干导线,还需哪些仪器就可以测出待测电阻的阻值?学生很快地回答出:电压表和电流表各一个。紧接着问:“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法?看哪位同学能想出来”。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积极思维,争先恐后回答,归纳出还有下列两种方法:
(1)一个电压表、一个电阻箱。
(2)一个电流表、一个电阻箱。
在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一个问题多种方法的训练,既可使学生掌握一个实验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以便选择“最佳”方案,又有益于学生思维广阔性的培养,提高学生创新机智能力。例如:“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教学中,可提出如何用刻度尺测量一枚硬币的周长?学生会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积极思考,回答出如下方法:(1)包绕法:用纸条将硬币围一圈,在纸条的重叠处用针打一个眼,然后将纸条拉直,用刻度尺量出两个针眼间距,即硬币周长;(2)滚动法:让硬币在直尺上滚一圈,直接读出硬币的周长;(3)剪纸法:将硬币平放在纸上,用铅笔沿着硬币周围划一圈,用剪刀剪下后对折,量出圈的直径,将之乘于3.14,即可间接得出硬币的周长。(4)等效测量法:用直尺和三角板量出硬币的直径,再算出硬币的周长。
三、加强学生实验,培养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主要是指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数据的读出,仪器、设备的组装或连接,故障的排除等方面。初中涉及的基本测量仪器有:刻度尺、天平、停表、弹簧秤、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等,按新课程标准要求安排的学生分组实验,我们都一一分组。为了做好每一个实验,我把一个班分成十个小组进行,实验课时要求人人必须动手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当堂完成实验报告的填写。在做初三第一个电学实验“研究串联、并联电路”时,有些学生连接电路速度很慢,并联电路接成短路,灯不亮时不知如何排除故障,导致实验报告不能当堂完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都能正确地连接电路,例如:知道电流表和电压表应分别串联、并联在电路中,并注意正负接线柱的连接;滑动变阻器在实验前置于最大阻值处;连接并联电路时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按支路到干路,最后接电源的负极的顺序;开关闭合前能做到先检查电路等。学生经过多次的实验也学会了规范的操作。例如“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的实验,学生能按步骤进行调节,使天平平衡,按“左物右码”放人物体和砝码,用镊子而不是用手加减砝码,最后准确称出物体的质量。又例如“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学生能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处于断开状态,连接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注意正、负接线柱接法正确,滑动变阻器在实验前都置于最大值的位置。总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它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自己创造条件探索问题,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物理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技能,提高实践能力,而能力的培养最终应落实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认真地完成每一个实验,从实验中学得知识和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现代顺风耳—电话教学设计
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大雪后为什么很寂静?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实验教案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肥皂泡为什么总是先上升后下降?
透镜教学设计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电压教案
八年级物理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闪电为什么是弯弯曲曲的?
行车安全距离多远合适?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长度与时间教案设计
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教案设计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案设计
力的测量实验
走进神奇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光的色散 教学设计
照相机与眼睛教学设计
密度教学设计
关羽和张飞比力气
浅谈影响长度测量精度的因素和解决办法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怎样使服装挺括?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