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促使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此我们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而“活动”栏目的设置,这对每一个教师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共同研究合作;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克服“单方面教”的痕迹,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观察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方式,进而发现学生的创造精神,更多的把注意点放在学生身上。
“活动”的设置创设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情境,它又根据不同的物理现象又开设了“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等约20余个子栏目。使学生能自主学习,独立的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操作、调查、搜集和处理信息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促使情感和态度的发展。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们只能按教学大纲用简单的“授──受”的教学方式进行。
探究性课题的内容是广泛的,它主要以课文为载体,而课题的形式是多样的,“活动”栏目的设置就是给出了探究性学习的范例,因此教师要组织利用这些范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还要因地制宜,发掘资源,从课内到课外,触及到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活动”改变了物理教学的课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病在于过分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参与的情感与人格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学生需要的是“指导”而不是“传授”。“活动”栏目的设置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它使课堂研究形式发生了改变。例如在“探究声音的产生”这一节中首先让学生“试一试”用一张纸或一根橡皮筋,一只笔帽,一杯水,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提出问题;比比看“谁的想法多”、“谁的方法与众不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课上一开始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充分“动”起来;在做完这些实验后,教师又在“想一想”栏目中,上述物体的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探究。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再探究,得出结论。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始终处于一个“指导”的位置上,而课堂上产生的效果却是最佳的。在“活动”栏目中,还能针对不同物理现象的探究,还开辟了“问题”、“猜测”、“设计”、“做一做”、“画一画”、“交流与评价”等等栏目。
“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新课堂的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学生从被动的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逐渐地不惟书、不惟上,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逐渐地树立起创新学习的意识,在加强创新实践中锻炼才能不断积累和提高。
在第一节“奇妙的物理现象”中由这么一个“活动”,即老师给出一定量的盐、烧杯、水,要求学生想办法使鸡蛋在水里浮起来,学生用的方法是不同的,一种方法是加水后然后往杯中加盐,另一种是先将盐倒进杯中再加适量的水。虽然看起来他们只有很小的差别,而且都达到了目的。但是反映出思维方式是不太一致的。因为给的盐是一定量的,前一种方法很容易因为水过多而造成盐水密度太小导致实验不成功。而后一种方法则更好。这在物理学学习的一开始就有意识的培养了学生一种“创新意识”。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引起学生智力、思维的碰撞,有了这种碰撞,则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去深入思考,开阔思路,并引发创新的欲望。又如在“透镜”这一节是教材中首先举出一个实例即眼镜。它的镜片就是透镜。然后提出问题透镜有几种呢?它们怎么区分呢?接下来就通过“活动”栏目,活动(一):让学生观察(1)从侧面看透镜的厚和薄、观察(2)用透镜看书本上的字、观察(3)一束平行光通过透镜后发生的现象。活动(二):设计三种简易的实验方法辨别某一透镜是什么透镜?活动(三):“试一试”用你设计的方法辨别近视眼镜片与远视眼镜片是什么透镜?活动(四):“议一议”辨别透镜的方法中哪一种最好?这种“活动”的引导能从学生嘴中得到很多精彩的回答,这种引导在学生的脑子里留下的痕迹是很深的。
“活动”使自立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落实到实处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的挑战了教师“一言谈”的专制,同时也创造了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的机会。学生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4~5人的合作探究小组,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学习和竞争意识,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并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渗透科学性,启发创造性。
由于“活动”栏目的设置,学生可针对书本上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有目的的探究,学习前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学习时小组成员可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出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样对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在争论中,学生更容易发生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知识则更深刻。
“活动”栏目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探究活动量适当,让学生对于每一个活动即活动的某一部分做细、做深、做透。每一次活动都能给学生一个假想的时间,一个猜测思考的过程,然后再动手验证使探究的过程实实在在地不流于形式。同时让学生有时间质疑探究方法的差异,让老师有时间关注探究未成功学生的反思:我为什么没做成功?这时,探究活动学习的有效性大大增强。
总之,“活动”栏目的设置,是新颖的学习方式的一种体现,能使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上的主体。教师成为组织者、引导者,而使课堂教学发生了“质”的变革。
2013鲁科版必修二1.3《功率》ppt课件1
鲁科版必修二2.3《能量守恒定律》PPT课件01
鲁科版必修二1.2《功和能》PPT课件03
鲁科版必修二第一章《功和功率》PPT课件01
鲁科版必修二3.3《平抛运动》PPT课件05
鲁科版必修二1.2《功和能》PPT课件02
2013鲁科版必修二1.3《功率》ppt课件2
鲁科版必修二3.3《平抛运动》PPT课件03
鲁科版必修二2.2《势能的改变》PPT课件01
鲁科版必修二4.4《离心运动》PPT课件03
鲁科版必修二5.3《人类对太空的不懈追求》PPT课件
2013鲁科版必修二1.1《机械功》ppt课件1
鲁科版必修二3.2《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PPT课件01
鲁科版必修二6.1《高速世界》PPT课件
鲁科版必修二2.1《动能的改变》PPT课件
鲁科版必修二3.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PPT课件01
2013鲁科版必修二1.3《功率》ppt课件4
鲁科版必修二3.3《平抛运动》PPT课件01
鲁科版必修二3.2《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PPT课件02
鲁科版必修二1.3《功率》PPT课件02
鲁科版必修二3.4《斜抛运动》PPT课件02
2013鲁科版必修二4.4《离心运动》ppt课件3
鲁科版必修二3.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PPT课件03
2013鲁科版必修二1.2《功和能》ppt课件
2013鲁科版必修二1.1《机械功》ppt课件2
鲁科版必修二1.2《功和能》PPT课件04
鲁科版必修二3.3《平抛运动》PPT课件02
2013鲁科版必修二1.1《机械功》ppt课件3
鲁科版必修二3.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PPT课件02
鲁科版必修二3.3《平抛运动》PPT课件04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