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验在检验习题答案中的作用_教法学法-查字典物理网
查字典物理网> 物理教研> 教法学法> 浅谈实验在检验习题答案中的作用

浅谈实验在检验习题答案中的作用

查字典物理网 2012-12-29

摘要:检验物理习题的答案是习题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检验的方法很多,实验验证法就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验证习题答案 实验验证法 创造过程

所谓实验验证法,就是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物理问题的答案。值得说明的是,这里说的验证答案,决不是简单的校对过程,而是一个创造过程。由于它充分发挥了物理实验的优势,因而在习题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就我们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应用物理实验释难解疑,帮助学生理解答案

学生对某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常常搞不清楚,甚至在教师告诉了结论或答案后,可能受类似生活经验所混淆而引起疑虑,造成“不见得”,“未必如此”的疑问。对于这类问题的答案,用实验检验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疑难,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不少学生受生活常识的干扰,认为“摩擦力就是阻力”。受此影响,在分析汽车受力情况时,对牵引力的施力物体回答不清。即使教师告诉了答案:牵引力实质上就是主动轮所受到的向前的静摩擦力,它的施力物体应该是地面。一部分学生还是半信半疑,“汽车前进的动力应该是发动机!没有发动机,汽车怎么能前进呢?”。面对这些疑问,我们做了以下实验。

把玩具小汽车上足发条,然后用线把它吊起来并离开桌面。虽然小汽车的后轮也转动,但小汽车的位置并没有改变。

实验过程中启发学生,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牵引力的施力物体不是汽车)再把上足发条的小汽车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小汽车将向前运动,这一现象又说明了什么?(牵引力是产生在主动轮上的摩擦力)

实验现象使学生已经有了感性认识,再引导学生分析,使他们的认识升华。

分析:由于汽车发动机转轴的转动,迫使主动轮对地面有向后运动的趋势,如图(1)所示。地面对主动轮产生一个向前的静摩擦力(F)。此时对主动轮来说,阻碍它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趋势,是一个阻力。但对于整个汽车来说,这个摩擦力就是汽车前进的动力,即牵引力。至于汽车前进中所受到的阻力,就是指车轮滚动时所受到的滚动摩擦力,当然也是车、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但不同于前面所述的静摩擦力。

此例表明,通过实验来释疑,不仅使学生对摩擦力的概念有了较深的认识,而且纠正了“只要是摩擦力,就一定是阻力”的错误认识。类似的情况还有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桨而不是人或机械的力等。

二、应用实验论证答案是否符合实际

对于习题中错误的答案,教师单从理论上分析后纠正,往往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弄不懂,想不通。而通过实验论证答案,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钥匙。

例如:如图(2)所示,当圆筒A中的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腾一段时间后,圆筒B中水的温度如何?继续加热,B中的水会沸腾吗?为什么?

这道题也有以填空题或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在很多供中学生复习的资料上及中考题中被选用了。它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解答此题目需要同时用到传导、汽化、沸点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而且这些知识也正是初中热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应该说是一道好题。然而某些复习资料,包括一些专供中学生阅读的刊物上给出的答案与分析却是这样的:B中的水温度为100℃,继续加热B中的水也不会沸腾。因为当A中的水沸腾时,温度将保持在100℃;B中的水与A中的水达到热平衡时,温度为100℃;这样B内、外的水由于温度相同而停止热传递,B中的水尽管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因此不会沸腾。

显然,除了“B中的水不会沸腾”这个结论是对的,其它的论述都是不恰当的,给出的答案是由于想当然的缘故造成的,如果不纠正就会以讹传讹。然而教师在纠正这一片面看法时,尖子生常常“引经据典”,找来了“标准答案”。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若强迫学生相信老师的,学生的积极性和老师的威性都会受到影响。面对这种情况,不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实验过程略),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结果:虽然A中的水沸腾了很长时间,但B中的水温总是低于A中的水温,甚至低于沸点4℃以上,当然B中的水就不具备沸腾的条件了。这样经过实验观察、思考,教师再稍加点拨,学生利用热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也就言之有理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应用实验验证答案,以探索求解过程

初中学生对物理习题往往只满足于求得答案,却忽视了对所得答案的检查。“拼凑得数,心满意足”这是初中生的通病。习题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某些习题的答案,尤其是受多个条件制约的习题答案,根据题目要求或某些物理条件的限制给予验证。从而发现解法的不合理而否定原错误的解法,得出正确的答案。实验法就是检验习题答案的有效手段之一。

如图(3)所示,一弯曲的杠杆,AO=BC,AO垂直于OB,OB垂直于BC,O处用一根细线吊起,现在A处挂一重物G,若在B处施加一个最小的使杠杆平衡在原位置的力,则这个力应该是图中的:(1)F1;(2)F2;(3)F3;(4)无法判断。

这是一个受多个条件约束的习题,学生解题时,会由杠杆平衡条件,当作用在杠杆上的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长,所需动力就越小。为了使动力臂最长,施加动力的作用点应在杠杆距支点最远处,动力的方向应垂直于支点与动力作用点的连线。据此动力F必须作用在离支点最远处的C点,动力的方向垂直于OC 的连线,即选(3)。理由是很充分的,思路也没错,但答案却不合理。因为如果沿F3的方向施力,杠杆已经不能在原位置平衡,而是向左移动,细线将与竖直方向成一角度θ,如图(4)所示。

这一结果,教师是很难用语言把应选F2的合理性说出来的,但如用实验验证法则即直观又有“千言万语说不清,实验一做就分明”的效果。现用实验验证法说理如下:

取一段8号铁丝做成如图所示杠杆,在A点挂上重物,在C点用一弹簧秤分别沿F1、F2、F3的方向用力。实验表明:当沿F1(F3)方向施力时,杠杆显然要移动,说明已不符合题目要求,应舍去。经过了这样几个“回合”后,学生对施加动力最小应满足条件的理解也就更深刻更透彻了。

上面一些例子表明,用实验验证法检查问题的答案,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发展逻辑思维和综合思考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密的科学态度的重要途经。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物理视频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4.3《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教学视频实录-淮南市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教学视频实录-黄洪博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教学视频实录-李建泉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丁彬彬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教学视频实录-张洪丽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余传谋

中考物理 这些关于内能的理解好多同学容易掉进陷阱里去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安顺市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冯昌勇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教学视频实录-穆琳琳

与"浅谈实验在检验习题答案中的作用"相关的文章

热门物理教研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物理教案
物理课件
物理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