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查字典物理网资料整理
1.响尾蛇“响尾”之谜
在南美洲的某些地区,有一种毒性极强的蛇──响尾蛇。它的尾巴剧烈地摇动发出流水似的声音,引诱在炎热天气里口渴的小动物上钩,从而捕食之。
响尾蛇为什么能发出响声呢?观察裁判员吹的“裁判哨”可以得出结论:金属壳子里装上了一层隔膜,形成了两个空泡,当人用力吹时,空泡受到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响尾蛇的尾巴与哨子有类似的构造。它的外壳不是金属,而是由坚硬的皮肤形成的角质轮,轮内的空腔又被角质膜隔成两个环状空泡。当响尾蛇剧烈摇动尾巴时,就像人吹哨子一样,空泡受空气的振动而发出声音。
2.红外线遥感器和“热眼”
其实,响尾蛇最引人注意的不是它的响尾,而是它的“热眼”。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响尾蛇能准确无误地捕捉到小动物,原因在于响尾蛇两只眼睛的前下方各有一个漏斗状的小窝,这对小窝是一种极强的“热感受器”,能“看见”红外线,人们把它叫做“热眼”。
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它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都能向外辐射红外线,而且不同的物体辐射红外线的波长和强度不同。响尾蛇的“热眼”非常灵敏,温度变化即使只有0.1%,它也能分辨出来。因此,小动物虽发出与地面、草丛略有不同的红外线,响尾蛇依然可以通过自己那灵敏的“红外线探测器”准确无误地确定它的位置,捕食之。
3.“热眼”的应用──响尾蛇导弹
科学家们根据响尾蛇“热眼”的原理,用对热极其敏感的半导体元件制成了“人造热眼”,把它安装在导弹上,从而研制出跟踪飞机的空对空导弹,名叫“响尾蛇导弹”。当导弹从飞机上发射以后,“人造热眼”紧盯着高温目标──敌机的喷火口,导弹直朝敌机冲去,跟踪追击,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使敌机“粉身碎骨”。
物理教学要狠抓形象思维的培养
用趣味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谈谈物理学方法论的教学问题
多彩的物理课堂教学
引导初中学生善于提出物理探究问题
蕴藏在人体中的物理知识
从简谐振动的教学看教学的艺术
结合物理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探讨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漫谈
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典型习题的挖掘和辐射
探索物理课堂教学结构的新模式
使用初中物理新大纲教材的实践与思考
试谈物理教育的多维探讨
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思维目标
设计性物理实验的教学设计
物理教学与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培养
物理教学中黑板画的基本画法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加强阅读指导
初中学生物理学习分化探因与对策
对于物理新课改的思考
发展性评价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关于加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德育问题
关于初中物理情感教学目标评价的探索与思考
浅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方法
物理课堂教学的“左膀右臂”
物理思维的智力结构模型
关于物理解题理论若干问题的探讨
初中物理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讨
通过大学新生看中学物理教育中的问题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