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现象轻推一下桌面上的圆珠笔,圆珠笔由于惯性仍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或将圆珠笔轻轻向前抛当它离开手以后,由于惯性仍能继续向前运动。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轻推桌面上的圆珠笔,圆珠笔由静止开始运动,说明了推力的作用改变了圆珠笔的运动状态。或将圆珠笔轻轻抛出,圆珠笔在重力作用下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断改变。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用力扳圆珠笔(或其中的笔芯、弹簧皆可),可使圆珠笔弯曲,说明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将圆珠笔的一端用力压在掌心,力的作用使掌心下陷。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将圆珠笔竖直立于手掌心,手掌用力压圆珠笔,掌心下陷。说明了手压圆珠笔的同时圆珠笔对手也施加了一个压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的关系圆珠笔的笔尖按压手指或掌心,用力越大时笔尖陷得越深,表明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也可将大拇指和食指张开,分别按压在圆珠笔的两端,同时向内施加压力,可以看出,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摩擦的种类轻推圆珠笔,圆珠笔在桌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为滚动摩擦;写字时,笔尖与纸之间的摩擦也为滚动摩擦。手握圆珠笔,笔不下落,这是因为笔和手之间存在着静摩擦。如将手略松开一点,圆珠笔会沿掌心向下滑落,此时产生的摩擦为滑动摩擦。
变滑动为滚动可减小摩擦将物理课本平放于桌面上,水平拖动课本。然后在课本底部平行铺垫几支圆珠笔(或笔芯),沿铺垫的方向水平拖动课本,与前相比课本更易被拖动。说明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手握圆珠笔轻轻释放,圆珠笔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如用细线系牢圆珠笔,将它悬吊起来,静止后细线也将悬垂于竖直方向。说明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的。
杠杆的平衡用一只手指尖托住圆珠笔,稍稍调整指尖在笔上的位置,使圆珠笔在手指尖上水平静止。此时,圆珠笔以指尖所在位置为支点处于水平平衡状态。
光的直线传播将圆珠笔直立在阳光下,其影子的产生说明了光的直线传播。或者我们隔着物理课本去看桌面上的圆珠笔,“看不见”也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折射将圆珠笔斜插人水中,圆珠笔的水下部分向上弯折。或在圆珠笔插人水中后,透过透明玻璃杯的侧面观察圆珠笔,发现圆珠笔的水下部分“变粗”了。这些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摩擦起电将塑料圆珠笔的塑料外壳在头皮上摩擦几下后靠近小纸屑,纸屑被吸上。说明塑料圆珠笔与头皮摩擦后带上了电。
导体与绝缘体将圆珠笔的塑料外壳接人实验电路中,由于塑料外壳不易导电而使得电路不能接通;如将其中的弹簧(或金属部分)接人电路,电路接通,说明弹簧(或金属部分)容易导电。如将圆珠笔的塑料外壳弄潮湿后再重新接入电路,电路却被接通,说明了导体与绝缘体并无绝对的界限。
固体能传声用手堵住一只耳朵,将圆珠笔的笔尾小心抽人另一只耳孔(注意安全),轻敲笔尖,能听到很响的敲击声。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手握圆珠笔,竖直释放,其尾端接触桌面后发出声音,同时,用另一只手轻轻接触桌面下方,感受桌面的振动。或者,我们可将圆珠笔笔芯的一端按压在桌面上,轻轻拨动伸出桌面的另一端,笔芯由于振动发出声音。如迅速握住笔芯,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将圆珠笔笔芯的一端竖压在桌面上,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的另一端,用力越大时,笔芯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将圆珠笔笔芯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改变笔芯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笔芯,发现笔芯伸出桌面端越短,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将圆珠笔置于两掌心之间,双手来回揉搓圆珠笔,因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使圆珠笔的温度升高。
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将圆珠笔用细线吊起,做成单摆,观察其来回摆动时速度与高度的变化。也可将圆珠笔竖直上抛或自由下落,观察运动过程中高度及速度的变化,了解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
必修2《功》教学设计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从《曲线运动》的教学设计谈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
《追寻守恒量》教学设计
从托勒密到开普勒
《探究平抛物体的运动》教学设计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学设计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
飞船、卫星的变轨问题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教学设计
“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区别”的麻烦和尴尬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教学设计
《行星的运动》教学设计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学设计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教学设计
《平抛运动》说课稿
必修2《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的教学设计
《曲线运动》教学设计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教学设计
浅谈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区别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教学设计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必修二《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学设计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必修2《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
《向心力》教学设计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