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核能,人们往往首先想到杀伤力大、破坏性强的原子弹。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曾在日本的广岛、长崎肆虐,加之战后两个超级大国长期进行核军备竞赛和核恐怖宣传,使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赛过“凶神恶煞”。因受原子弹恶名声的株连,人们对它的同宗──和平利用核能的各种装置,如核电站、核供热堆等,也产生了误解而心存余悸。尤其是1986年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重大事故,不少人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更是谈虎色变。他们甚至在核电站和核炸弹之间划上等号。其实这是由于对核电站不了解造成的。
原子弹发生爆炸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高浓度的裂变物质──含量在90%以上的铀255或钚239;二是复杂精密的引爆系统。而核电站和核供热装置的心脏──核反应堆所用的核燃料是低浓度的裂变物质,铀含量在3%左右;不仅没有引爆装置,而且自身还有一整套安全控制系统。没有引起爆炸的内因和外因,因此不会发生爆炸。
那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是怎么回事呢?这主要和放射性物质外逸有关。因为核反应堆设计的工作条件不稳定,温度自控能力差,产生了功率骤增,燃料烧毁,堆壳破坏。使作为减速剂的高温石墨与空气接触发生猛烈燃烧,防护装置破坏,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质外逸,造成约30人死亡的灾难性事故。这些情况在压水反应堆就不会出现。目前世界上多数裂变反应堆是压水堆。我国浙江省秦山核电站,广东省大亚湾核电站以及清华大学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座投入运行的壳式供热堆都是压水堆。为防止放射性物质外逸,压水堆中有四道安全屏障:第一道是将核燃料制成粉笔头大小的二氧化钠陶瓷块;这些陶瓷块再叠放在第二道屏障──密封的锆包壳内,制成燃料棒。棒与棒之间是循环水,含铀陶瓷块可耐2800℃的高温,既不会烧成灰烬,也不会熔化,98%的放射性裂变产物会保留其中而不外逸。燃料棒组成的堆芯及换热器密封在钢制压力壳内,形成第三道屏障。压力壳外面是厚1米左右的钢制安全壳,这就是第四道屏障了。即使压力壳万一泄漏,带放射性的冷却水也会被限制在安全壳内。因此,人们根本不用担心放射性物质外逸造成危害。切尔诺贝利悲剧不会在这些核反应堆重演。
我国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非常重视,成立了专门负责安全监督的核安全局。我国的秦山核电站已于1989年4月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检查组进行的“运行前安全评审”,他们对秦山核电站工程是肯定的,认为是高标准的。核电站的安全,问题只要认真对待,是可以解决的。
光的折射说课稿二
光的反射教案7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二
光的反射导学案及课后练习
平面镜成像教案之九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五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之十
光的反射教案10
4.3《平面镜成像》导学案(第一课时)
4.3平面镜成像学案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15
光的反射教案 人教版物理
4.3《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平面镜成像自主学习方案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学案
光的反射(2)导学案
4.3平面镜成像(一) 学案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七
4.3平面镜成像师生共用讲学稿
2016年中考物理考试复习知识考点:合成型电阻
第四章光现象4.3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光的反射教案 人教版
光的反射(1)导学案
4.2光的反射学案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三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
4.3平面镜成像(三) 学案
第二节 光的反射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