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摩擦这种现象并不陌生。比如,在冬季结冰的路面上,行人很容易滑倒,但是撒上一层煤渣后,就很安全了;又如人们为了减少机器内部零件的摩擦,便不时地添加润滑油等。这些现象都与摩擦有关。
那么,什么是摩擦呢?摩擦是指互相接触的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物体的接触面上所发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作用。这种阻碍相对运动 的力,叫做摩擦力。由于摩擦力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有关摩擦力的研究和探索也一直在进行着。但是,至到今天,人们对于摩擦力的本质,却还认识得不是十 分清楚。
最早对摩擦进行实验研究的代表性人物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他对表面光滑程度不同的物质的摩擦作了比较,提出物体间的摩擦程度取决于物体表 面粗糙程度的大小,表面愈粗糙,摩擦力愈大,即固体表面的凹凸程度是产生摩擦的根本原因。这一想法后来逐步被发展为一种学说——凹凸说。该学说认为:物体 表面无论经过何种加工,都必然留下或大或小的凹凸,这种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相互接触,就必然产生摩擦。有人对此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固体表面的接触,犹如把 一列山脉翻过来盖在另一列山脉上一样。由于它们的相互咬合,所以只有把凸部破坏掉,才能使之滑动,这便是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摩擦力的基本原理。这种学说在 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到许多人的支持。
对于摩擦力本质的另外一种看法是分子说。这是由英国的物理学家德萨古利埃提出的。他认为,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是摩擦面上的分子力相互交错所致。该 学说指出,物体表面愈是光滑,摩擦面愈是相互接近,表面分子力就愈大,这样摩擦力也就愈大。但是这种学说由于加工技术上的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实验的证实, 因而入们对此很难接受。
进入20世纪以后,分子说逐渐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一个叫尤因的人首先指出因摩擦引起的能量损失,是因固体表面分子引力场的相互干涉所致,与凹凸 程度无关。而另一名著名的学者哈迪,他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从而证明了分子说的正确性。他首先把两个物体表面研磨得极光滑,然后来做摩擦实验,结果发现,两 物体磨得越光滑,它们之间的摩擦力就越少,但是这种光滑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摩擦力反而有所增加,甚至两个光滑的金属面能“粘”在一起。而这正好证实了分 子说的观点:当两个表面的分子互相进入彼此的分子间的引力圈时,两者间就能产生强烈的粘合作用,并以摩擦力的形式显示出来。哈迪的实验为分子说提供了有力 的证据,分子说因而获得了广泛的承认,并被进一步发展为“粘合说”。
但是,凹凸说并没有因分子说和粘合说的进展而被完全废弃,它与对立的分子说和粘合说都持之有据,言之有理。有人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提出了包含凹凸 说内容的综合性的现代粘合论。看来,有关摩擦力本质的争论还将继续下去,究竟孰是孰非,人们将拭目以待。 同学们如有兴趣,将来可从事一些有关摩擦学的研究。
“看不见的光”教学片断
2015年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电功和电功率
2015年中考物理知识点辅导:电流定律
《内能》教学设计
2015中考物理十六大考点之力学相关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教学片断
2015中考物理十六大考点之运动和力
2015中考物理十六大考点之压力与压强
教学片断:音调
2015中考物理十六大考点之机械效率和功
2015年中考物理考点精选:材料世界
2015中考物理十六大考点之声现象
2015中考物理十六大考点之热现象及物态变化
2015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内能和热量
“光的折射”教学片断
《电能 电功》教学设计
《声的利用》教学设计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教学片断
2015中考物理十六大考点之简单机械与滑轮
2015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备考:电源和电路
2015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片断:声音的产生
2015年中考物理知识点:摩擦起电的原因
2015中考物理十六大考点之质量和密度
教学片断:速度概念的建立
2015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电磁现象综合
《简单机械》教学设计
2015年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光现象和平面镜成像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2015年中考物理考点:电源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