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应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巾,不仅仅是因为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与人共事的能力,我们更为看重的是合作学习能够提高与改善每一个学生的认知。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不能追求表面上的“热闹”。笔者的主要做法是: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合作教学”
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课堂互动活动,设计提问要根据多方面的情况综合考虑、灵活运用。不仅要选准问题的突破口,还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达到与全体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1)提出的问题力求简明扼要、恰如其分,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牛顿第二定律》一课的引入,提出问题:刚骑上自行车,为什么要使劲蹬几下?跑步时,重量越大的同学为什么越难停下来?上述两个问题都贴近同学们的生活,并且在这两个问题中包含着一个共同的物理规律――加速度的影响因素问题。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合作探讨。
(2)设问的情境要有总体设计,注意逻辑顺序,不可信手拈来。如在《电源和电流》一课的教学中,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①水流是怎样形成的?电流是怎样形成的?②怎样在电路中保持持续的电流?③电流的强弱如何计算?这三个问题逐层深入、紧扣重点,目标直指电流成因的探究过程,自然引发了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演示、讨论和归纳,学生容易对本节内容形成比较清晰的理解。
二、加强合作交流, 分组“合作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更多的应该是同学之间的分工协作、研究交流。新课程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实验情境,提供了充足的感性体验。实际教学中考虑到课堂时间的局限性,小组合作是个不错的选择,它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优势。
如《电阻定律》一节中,学生根据猜想影响电阻大小因素拟定了4组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验证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的关系,每组成员重点落实其中的两项任务,最后各小组交流讨论:电阻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金属导体电阻的大小还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而归纳出电阻定律的表达式,并明确了电阻率是受温度影响的一种物理属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设想能力,建立了猜想与实证相联系的思维能力,真正发挥了合作学习的功效。
三、遵循多元互动原则,确保师生平等互动
在合作探究中,遵循多元互动原则,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里的互动,包括生生、师生互动,不仅要使学生动起来,教师也要融入学生群体探究中去,和学生一起平等参与和互动。
1.抓准合作探究的时机
高中物理教学一般分为基础理论课和实验课,相对来说,实验课较适用于小组合作教学,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要进行打点、测量、记录、计算等多个步骤,一个学生做起来可能会手忙脚乱,若进行分组,相互分工、互相讨论,完成的效果往往会好一些。当然,在基础理论课上也可以进行合作探究,但必须选取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太过容易或太过复杂都会给学生合作探究带来难度,从而影响学习效果。此外,为了更好地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在课前还应当按学习小组给学生布置课堂合作学习的有关思考内容,这样在课堂上小组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都会有所提升。
2.关注课堂的实效性
教学中我们常可以看到,课堂上“热热闹闹”,但是教学的目标并没有很好地完成。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目标的设置不合适、“求全”造成的。探究教学一定要注意目标的达成度,不能求大、求全。对于实验探究课,应以“生生”合作为主,合理注入“师生”合作,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发现、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培养小组成员的高度信赖感和责任感
高中物理实验比较复杂,需要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共同来完成一项任务,一个环节出错可能会影响整个小组学习的成效。因此,这就要求合作小组成员之间是一种平等协作的关系,小组长要信赖本组成员,具有全局意识,有责任帮扶落后
同学,协调全组成员完成每一项任务;而小组成员按小组长要求认真对待自己的任务。分组讨论时,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采用同一层次的与不同层次的分组方式交叉进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发言积极的学生把发言机会让给不愿发言的学生,使全体学生受益。
四、公平合理评价,激发学习潜能
评价是合作探究教学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合作探究得以有效实施的强有力的保证。合作探究的评价应当淡化传统教学评价中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择功能,倡导“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评价结果要结合个人与小组集体的具体操作水平。此外,评价方法应多样化,并提倡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良好的学习模式。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物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探究仍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应认真对待,积极探索,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最佳时机,增强其实效性,不被课堂上的表面“热闹”所蒙蔽,这是每位高中物理教师不得不面对且必须解决的问题。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合作教学,不只是在课堂上多一些学生间、师生间的讨论和对话,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在分享成果当中既能肯定他人,又能表现自己,从而培养一种公平友好的竞争精神,以适应21世纪的新挑战。
浅谈物理教学中前概念问题的成因及研究注意点
开发非智力领域因素促差生转移
形象思维与物理解题
物理课堂教学“五忌”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浅谈认识领域里的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用问题唤起学生的思维
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改探讨
不能经常把选择题当作业来布置
培养学生学科情感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实验改变人类
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中
怎样发挥初中物理教材中“想想议议”的教学作用
浅谈讲授法在现代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论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观与物理教学模式
类比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生物理认知水平的模糊判别及其教育价值
加强初中物理边学边实验教学
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资源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目标的分类、测量与评价初探
激发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
例谈研究性学习
实施STS教育促进物理教学改革的发展
潜科学思想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的作用及对策
浅谈从教材中发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
美国科学教师专业进修的方式与途径
贯彻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用好(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教材
美国物理教材中的插图赏析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