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单位制里,电荷量的符号以Q为表示,单位是库仑(C),下面是查字典物理网整理的电荷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知识点
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2、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②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③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摩擦起电原因:由于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的物体,要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的物体,要得到电子,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注意:①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子;
②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将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③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摩擦不会起电;
④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但电荷总量守恒。
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
课后练习
1.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可使玻璃棒带电;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也会带电。你是怎样认识到它们所带的电荷是不同的?
2.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_____电。这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橡胶棒________电子(选填“得到”或“失去”)。
3.实验室常用的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 ,它是利用 原理制成的。
4.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
A.摩擦时原子核从一个 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上
B.摩擦时核外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上
C.摩擦时原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 一个物体上
D.摩擦可以创造电荷
电荷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人教版物理八上3.1《透镜》WORD教案3
人教版物理八上2.4《光的折射》WORD教案2
人教版物理八上2.5《光的色散》WORD教案3
人教版物理八上3.2《生活中的透镜》WORD教案4
人教版物理八上3.1《透镜》WORD教案7
人教版物理八上2.3《平面镜成像》WORD教案8
人教版物理八上3.1《透镜》WORD教案2
人教版物理八上2.4《光的折射》WORD教案10
人教版物理八上3.2《生活中的透镜》WORD教案2
人教版物理八上2.4《光的折射》WORD教案9
人教版物理八上3.2《生活中的透镜》WORD教案10
人教版物理八上2.5《光的色散》WORD教案4
人教版物理八上3.2《生活中的透镜》WORD教案5
人教版物理八上2.3《平面镜成像》WORD教案2
人教版物理八上3.1《透镜》WORD教案5
人教版物理八上3.1《透镜》WORD教案1
人教版物理第二章《光现象》单元教案1
人教版物理八上2.2《光的反射》WORD教案4
人教版物理八上2.3《平面镜成像》WORD教案10
人教版物理八上2.4《光的折射》WORD教案5
人教版物理八上3.2《生活中的透镜》WORD教案6
人教版物理八上2.3《平面镜成像》WORD教案3
人教版物理八上2.5《光的色散》WORD教案1
人教版物理八上2.3《平面镜成像》WORD教案6
人教版物理八上3.1《透镜》WORD教案4
人教版物理八上2.4《光的折射》WORD教案6
人教版物理八上3.1《透镜》WORD教案9
人教版物理八上3.1《透镜》WORD教案8
人教版物理八上3.1《透镜》WORD教案10
人教版物理八上2.5《光的色散》WORD教案2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