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就快来了,考试只是检验孩子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只要做好充分准备,注意复习方法,考出理想的成绩并不难。本文17年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来看看吧。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请将正确地答案的番号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
1.用一把刻度尺测某一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减小观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
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C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
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2.坐在高速行驶火车上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对象作为参照物的( )
A铁轨 B迎面开来的火车
C火车车厢 D车厢里走动的乘务员
3.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小的是( )
A 钢轨 B纯水
C木材 D空气
4.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 (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
5.南极洲有着一望无际的冰川,如下对于冰川描述,正确的是( )
A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川吸热熔化成水,傍晚气温下降,水又凝固成冰川
B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川不能吸热,所以不会熔化成水
C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川吸热,但冰的温度达不到熔点,故不能熔化
D不管是白天还是傍晚,冰川的温度始终是0℃
6.关于液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压缩体积可以使所有的气体液化
B 液化过程是个吸热过程
C液化过程是个放热过程
D 液化过程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7.下列关于光的传播速度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B光和声音一样,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最大
D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大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 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 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0
D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200,则入射角为600
9.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拿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从透镜处缓缓远离透镜,这时白纸上看到的现象是( )
A白纸上有缩小的光斑(小亮点),光斑大小不变
B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大后变小
C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小后变大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0.显微镜可以观察微小的生物,是因为显微镜放大倍数较大,被观察的物体经过了
( )
A 一次放大作用 B 二次放大作用
C 三次放大作用 D 四次放大作用
11.下列现象中,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 将一块铁矿石由地球运到太空
B 砍树的斧头被磨锋利以后
C铁块熔化成铁水
D 用拔丝机将一根铁丝拉长以后
12.如图1所示,甲、乙、丙是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现将质量相等的酒精、硫酸和盐水分别装在这三个容器中,已知 硫酸> 盐水> 酒精,则三个容器中依次分别装的是( )
A 硫酸、盐水、酒精
B 盐水、酒精、硫酸
C 酒精、硫酸、盐水
D 硫酸、酒精、盐水
得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3.速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
14.描述物体运动情况时,选择不同的_______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同,所以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的。
15.在体育与健康测试中,小明跑前500m路程所用的时间为1min20s,跑后500m路程用的时间为2min。则他跑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比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稍快”、“稍慢”或“相等”),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______m/s。
16.在一个两端开口纸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强弱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___________时,发出的声音,计量噪声强弱常用_____________做单位。
18.要准确地判断温度的高低,就要用测量温度的工具——__________进行测量,温度常用的单位是_______(填符号)。
19.我国民间有句谚语“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雪在融化时需要_______热(选填“吸”或“放”)。
20.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离水面4m时,小鸟在湖面上的“倒影”是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离小鸟________m。
21.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液体时,已知入射光线与液体表面的夹角是45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是1050,则折射角是_______0,入射角是__________0。
22.在用电饭锅蒸包子时,透过玻璃罩可以看到包子较大,而实际上我们看到是包子的一个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玻璃罩起到了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作用。
23.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人眼中的_______,但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从而使所成的像变得更亮;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____________(选填“缩小”或“加大”),以便观测到更暗的星。
24.托盘天平在调节平衡的过程中,如果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边,则应该将在左边的________向_____边调节。
25.野战部队携带的压缩饼干与普通饼干相比,好处在于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它的密度_________,体积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
26.某同学从均匀大岩石上砸下一小块岩石,用天平称得质量是27g,放入装有8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到90mL,这块岩石的密度是___________kg/m3;这一小块岩石的密度与那一大块岩石的密度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7.我国名酒五粮液素有“三杯下肚浑身爽,一滴沾唇满口香”的赞誉,曾经获得世博会两届金奖。有一种精品五粮液,它的包装盒上标明容量500mL( 酒 :0.9×103kg/m3),则它所装酒的质量为______kg,若果用此瓶装满水,则水的质量比装酒的质量多______kg。
三、探究与解答题(28题8分,29题5分,30题6分,31题5分,32题10分,共34分)
28.⑴如图2所示,李芳同学想要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请画出反射光线及平面镜的位置,并标注反射角的度数。(4分)
28.⑵如图3所示,一束光线射向一块玻璃砖,并穿过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并标出法线。(4分)
29.如图4所示,某种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观察图像并回答:
(5分)
⑴物质开始加热时的温度是______℃;
⑵这种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⑶物质的熔点是______℃,熔化过程中用了______min;
⑷BC段表示物质处于____________状态(填物态形式)。
30.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请思考下列问题:(6分)
⑴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5所示(P点是2倍焦距处)。你解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调整后,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这次成的倒立、______的实像;这一成像规律应用在____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上。
⑶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_________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应从图中的_______点(选填“C”或“D”)箭头所示的方向去观察。
31.在探究某种物质特性的实验中,晓芳提出了以下猜想:(5分)
猜想一:对于不同种类的物质,体积相同,质量一般不同;
猜想二:对于不同种类的的物质,体积不同,质量不同,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猜想三:对于不同种类的物质,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晓芳所在的实验小组通过合作,得到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物体名称 m/g V/cm3
1 水A 10 10
2 铁块A 79 10
3 水B 20 20
4 铁块B 158 20
5 铜块 267 30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对比实验1和2或者3和4,可验证猜想 _____是正确的;(2分)
⑵为了探究猜想二是否正确,可以选择实验_____________或者选择实验_____________。(2分)
⑶对比实验1与实验4以及实验5,可以验证猜想 _____是正确的;
⑷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一个瓶子的质量是500g,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1000g,装满某种液体时的总质量是900g,则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1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请将正确地答案的番号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
1.C 2.C 3.D 4.B 5.C 6.C
7.C 8.D 9.C 10.B 11.B 12.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3.米/秒(m/s、m•s-1)、秒 14. 参照物、相对 15.稍快、5 16.抖动(晃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17.无规则振动、dB或分贝 18.温度计、℃ 19.凝华、吸 20.虚、8 21.30、45 22.虚、放大 23. 晶体状、加大 24.平衡螺母、右 25. 较大、较小 26.2.7×103 、相等 27. 0.45、0.05
三、探究与解答题(28题8分,29题5分,30题6分,31题5分,32题10分,共34分)
29.(每空1分)
⑴40 ⑵晶体 ⑶80、6 ⑷固液共存
30.(每空1分)
⑴蜡烛上调或光屏上调或透镜下调(选一)
⑵右、放大、幻灯机
⑶虚、C
31.⑴一 ⑵1和3、2和4 ⑶三 ⑷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每空1分)
32.
由 ρ=m/v ………………………………2分
得 v=m水/ρ水 ………………………………2分
=(1000-500)×10-3kg/(1.0×103kg/m3) ………………1分
=500×10-6m3 ………………1分
则 ρ液=m液/v ………………………………2分
=(900-500)×10-3kg /( 500×10-6)m3 ………………1分
=0.8×103kg/m3 ………………1分
中学物理力学的教学法讨论
对物理课堂提问应注意的策略研究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学实录
开发物理实验的教学价值的模型
基础物理教学内容改革的设想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尝试
物理教师课程知识的调查的统计
“三表一架”是实验室管理的好办法
启发物理兴趣的个人看法
浅论物理学科的思维特点
中学物理电磁学部分教法讨论
分析改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
匀速转动与匀速圆周运动
构建物理教学论新体系
优化物理实验复习教学及提高实验复习效率
如何正确理解“相对运动趋势”
重视力学解题思维能力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与学综合教改实验”的实践与体会
谈学生实验能力培养中
中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比较
编写新的高中物理教材的思考与实践
探究式教学实践与初探
试谈非言语信息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提升物理课堂实效对策
物理教学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
高中物理能力培养教学探讨
中学物理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向初中物理教师进一言
验证与探索的选择——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建议
提高初中物理群体成绩的探讨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