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振动的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发声。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
3、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4、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本身并没有随波向前移动,声波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
三、声速
1、声速是指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及温度有关。温度相同但介质不同时,声速一般不同;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最慢。
4、熟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温度小,声速小。
5、声速、传播距离和传播时间的关系:v=s/t
四、回声现象
1、回声到耳朵比原声音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2、利用回声可以计算出障碍物的距离。要听到回声,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公式:s=vt
五、人耳如何听声音
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种方式叫耳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等方式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一)、人耳的构造
1、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用途:用来收集声音。
2、中耳:鼓膜和听小骨。用途:用来传声。
3、内耳:耳蜗(听觉神经丰富)。用途:用来感知声音。
(二)、耳聋的两种情况
1、传导障碍:鼓膜、听小骨损坏。
2、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
(三)、认知
1、传导障碍可治疗或借助仪器感知声音;
2、神经性耳聋不能治疗也不能借助仪器感知声音。
六、声音三要素
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1、物理振动的快,发出的声音就高;
2、频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1)单位:赫兹,简称赫;
(2)单位符号:Hz。
3、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4、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20Hz---20000Hz
(1)次声波:频率20Hz
(2)超声波:频率20000Hz
(3)超声波的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超声波的应用:a、制成声呐 b、B超 c、 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d、超声波清洗器 e、超声波焊接器
(4)次声波的特点和监控
a、特点:传得远,容易绕过障碍物、无空不入
b、监控得目的:避免它的危害,将它作为预报地震、台风的依据,作为?监测核爆炸的手段。
5、各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与人不同。
6、声音的波形可以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
7、弦越紧,振动越快,频率就越高,音调也越高。
二、响度:声音的强度。
1、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2、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
3、响度还跟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声音就越分散,响度就越小。
三、音色:声音的音质(也叫音品)
1、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音色也就不同。
2、利用音色可以分辨发声体。
3、不同的音色有不同的波形。
音调、音色、响度是声音的三要素。但是,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反之,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
七、噪声
(一)、声音的分类
1、乐音:通常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它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2、噪声:通常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它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属于噪声。乐音也可能成为噪音。
3、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产生处,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使噪声减弱。
4、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弱。
0 dB:人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30—40 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
(二)、噪声的控制
防止噪音的产生---阻断噪音的传播---防止噪音进入耳朵。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八、声音的利用
1、声能够传递信息。(声呐:声音导航和测距)
2、声能够传递能量(超声波碎石、加湿器)。
(1)隆隆的雷声—下雨
(2)爆竹升天,震耳欲聋
(3)听铁轨传声—判断火车的远近
(4)听蜜蜂飞行的声音--判断是否采蜜回来
(5)回声定位
(6)医疗:使用B超、听诊仪;超声波击碎体内结石
(7)军事:声呐探测潜艇、鱼雷;超声波干扰信号
(8)工业:声呐测距;超声波测速;超声波探伤
抓住学科特点,优化物理教学方法
中学物理虚拟实验室的评价
探究教师专业发展新途径
谈中学物理教学自主质疑的价值
改革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尝试
重视实验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关于“压力”和“重力”的一个简单易行的小实验
对新大纲下物理教学措施研究
论高中物理中科学方法教育的价值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
米的发展史介绍
初中物理的六种学习方法
美国实验物理学家——密立根
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意义
高考复习课堂教学要求
有趣实验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高考物理复习研究方法导引
中学物理生态课堂的构建
高考物理实验考查为何青睐电路实验
浅谈”目的教学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和情商对学习能力的促进作用
开展家庭物理实验的尝试
物理课堂教学中设疑、激趣的技巧
初中物理“五环节”教学法的尝试
摩擦力误区扫描
论物理学习兴趣的培育
名师支招:初二生怎样跑好物理“第一棒”
高三家长超实用的经验和教训总结
浅谈如何指导初中女学生学习物理
物理教学中要注重物理学科能力的培养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