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有一些思维模式的特点。
中学生,特别是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认知水平虽已达到形式运算阶段,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由于他们还未进行过系统的物理思维的训练,其物理知识、经验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其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还很差。具体地说:
(1)思维的组织性、条理性差
中学生不善于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的进行思维,遇到问题时,往往靠直觉经验进行判断,“想当然”的推理。例如,学生认为“摩擦力就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物体浸入液体越深,所受浮力越大”;“功率越大的灯泡,其电阻越大,灯丝越细”等。
(2)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差
中学生常常是以我为中心看待事物,因而他们往往只考虑那些能直接从日常生活经验中所建构的事物的意义,而不能从多方面分析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往往被个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形成一些片面的、肤浅的概念。例如,“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重的物体下落快”、“钢笔吸墨水”等概念的形成就是这种思维特点的反映。
(3)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差
中学生往往具有思维惰性,习惯于生搬硬套公式,而不是努力弄懂意义,根据具体问题灵活选择方法。这在运用物理概念解决问题时,尤其突出。
(4)思维的逻辑性差
中学生往往对某些特定事物的解释感兴趣,而不关心对各种现象的解释是否一致,这与其认知结构中概念模糊、关系含混、内在一致性差的特点有关。例如,学过力学后,他们可以正确回答力与运动的关系,但同时对一个空中飞行的足球进行受力分析时,又可能画上一个沿运动方向的力。
2013年初二物理教案:二力平衡
初二物理教案光现象
初二物理教案:机械运动
初二物理教案:光现象
2013年初二物理教案:惯性、惯性现象
2013年初二物理教案:力的测量
初二物理教案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2013年初二物理教案: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初二物理教案信息的传递
2013年初二物理教案:什么是力
初二物理教案物质的物理属性
初二物理教案液体的压强
初二物理教案从粒子到宇宙
2013年初二物理教案:密度
初二物理教案电生磁
初二物理教案力的存在
初二物理教案变阻器
初二物理教案分子
初二物理教案 电压
2013年初二物理教案:牛顿第一定律
2013年初二物理教案: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初二物理教案物体的质量
初二物理教案电学复习
初二物理教案声音是什么
初二物理教案神奇的眼睛
初二物理教案密度的应用
初二物理教案看不见的光学案
初二物理教案我们周围的物质知识点
2013年初二物理教案:密度知识的应用
初二物理教案照相机与眼睛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