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推理法──“真空铃实验”
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在用抽气筒不断向外抽气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渐弱,但依然可以听到声音。原因由于玻璃钟罩气密性、抽气筒等原因,不可能将玻璃钟罩完全抽成真空,二是小电铃与钟罩底座或顶部接触,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通过实验让学生有一个直接的感性认识,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分析推理:如果没有空气,将听不到声音。进而得到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
典型试题:
例1(北京密云)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这样两个声学实验,图甲是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当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时,钢尺发出声音。图乙是老师把电铃扣在钟罩里并让其发声,我们既可听到清脆的铃声。当老师用抽气机抽掉钟罩里的空气时,我们发现,随着钟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这两个实验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_____________实验(选填“甲”或“乙”)。
【解析】甲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乙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二、放大法(转换法)
1.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如图所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有些声源的振动效果显著,可以直接观察,而有些声源的振动效果较弱,不易直接观察。在实验中可以通过一些转换,对声源的微弱振动进行放大,进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比如:在发声的纸盆上放小纸屑,纸屑跳动;将敲击后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在桌面上放小豆粒(小玻璃球、小纸屑、一杯水),敲击桌面,观察其跳动等。
2.探究振幅对响度的影响(如图2)
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然后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听声强弱的变化同时观察小纸屑跳动的高度,从小纸屑的跳动程度判断振幅的大小,从而得出振幅与响度的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强”。
典型试题:
例2(泉州)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将音叉的振动时间延迟
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D.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参考答案:D
三、类比法
1.声波概念的引入:声波比较抽象,同学们不易理解,借助水波进行类比,使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认识声波。
2.利用“波形”判断乐音和噪声、比较振幅对响度的影响
如图所示,通过波形理解乐音和噪声的根本区别:“乐音的振动是由规律的,而噪声的振动是杂乱的、无规律的”。
终于明白用v
2016中考物理概念公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016中考物理电功概念和焦耳定律
专家整理2015-2016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十大热点
2016中考物理复习必做试题(重难点)
2016年中考物理模拟试卷练习
物理2016年高考二轮复习磁场知识要点
2016高二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进度表
2016年中考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第2节滑轮知识要点整理:人教版初二下册物理
2016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力学的解题思维
2016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物理科教学进度表
2016中考物理考点指导之热现象及物态变化
微课,后进生学习的助推剂
引力波对物理学的意义
2015-2016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素质提升试题(附答案)
2015-2016高考第二轮理综物理的复习技巧
提高孩子学习成绩请从“有效学习”开始
2016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应加强应试能力培养
2016学年高二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2015-2016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牛顿第一定律的问答
吴令安:她年过七十,仍活跃在物理学研究一线
2016中考物理模拟题集(必备)
2016届高考物理二轮备考提升专项测试(附答案)
2016年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练习题:浮力
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检测题:液体的压强
“严”加管教,可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
我们应给学生发散性的习题教学
人教版初二下册物理第1节知识点:《杠杆》
2016中考物理知识点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