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效应的定律定义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
光照射到金属上,引起物质的电性质发生变化。这类光变致电的现象被人们统称为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effect)。光电效应分为光电子发射、光电导效应和阻挡层光电效应,又称光生伏特效应。前一种现象发生在物体表面,又称外光电效应。后两种现象发生在物体内部,称为内光电效应。赫兹于1887年发现光电效应,爱因斯坦第一个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金属表面在光辐照作用下发射电子的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光波长小于某一临界值时方能发射电子,即极限波长,对应的光的频率叫做极限频率。临界值取决于金属材料,而发射电子的能量取决于光的波长而与光强度无关,这一点无法用光的波动性解释。还有一点与光的波动性相矛盾,即光电效应的瞬时性,按波动性理论,如果入射光较弱,照射的时间要长一些,金属中的电子才能积累住足够的能量,飞出金属表面。可事实是,只要光的频率高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光的亮度无论强弱,电子的产生都几乎是瞬时的,不超过十的负九次方秒。正确的解释是光必定是由与波长有关的严格规定的能量单位(即光子或光量子)所组成。
光电效应里电子的射出方向不是完全定向的,只是大部分都垂直于金属表面射出,与光照方向无关。光是电磁波,但是光是高频震荡的正交电磁场,振幅很小,不会对电子射出方向产生影响。
光电效应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相对应的,光具有波动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光的干涉和衍射。
只要光的频率超过某一极限频率,受光照射的金属表面立即就会逸出光电子,发生光电效应。当在金属外面加一个闭合电路,加上正向电源,这些逸出的光电子全部到达阳极便形成所谓的光电流。在入射光一定时,增大光电管两极的正向电压,提高光电子的动能,光电流会随之增大。但光电流不会无限增大,要受到光电子数量的约束,有一个最大值,这个值就是饱和电流。所以,当入射光强度增大时,根据光子假设,入射光的强度(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垂直面积的光能)决定于单位时间里通过单位垂直面积的光子数,单位时间里通过金属表面的光子数也就增多,于是,光子与金属中的电子碰撞次数也增多,因而单位时间里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也增多,电流也随之增大。
中考物理复习攻略全指导
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建议:做题勿难求精
临近高考,最后冲刺阶段物理还需要准备什么
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之力的概念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欧姆定律
初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光的传播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电路与电流
初中物理课外百科知识:BCSenergygapequation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信息的传递
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之质量与密度
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之长度测量
初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声现象
中考物理复习方法探讨
如何应对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成绩下滑?
2017中考物理知识顺口溜记忆技巧
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之光现象
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之平面镜成像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声现象及物态变化
九年级物理寒假作业答案(人教版)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和技巧总结
学好中考物理的四个步骤
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之压力与压强
高分指点:2017中考物理复习应回归教材
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之牛顿第一定律
中考物理复习指导:单选、多选题混合练习
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之二力平衡
2017年九年级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之光的折射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光现象及透镜应用
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之机械运动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