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5月以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副所长,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第九研究院副院长,二机部副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2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核学会第一届理事长,第3、4、5、6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98年逝世。
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核武器研究实验工作的开拓者。在从事核武器研制期间,指导并参加了中国原子弹、氢弹研制工作。他是原子弹冷试验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指导了中国第一次地下核试验,领导并具体组织了中国第二、三次地下核试验。主持指导的爆轰物理试验、炸药工艺、近区核爆炸探测、抗电磁干扰、抗核加固技术和激光模拟核爆炸试验等方面都取得重要成果。1964年他与苏联著名科学家巴索夫同时独立地提出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的新概念。他是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者。积极促成建立了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并一直指导惯性约束核聚变的研究。积极指导原子能研究所开展电子束泵浦氟化氢激光器等的研究。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王淦昌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0年赴德国,入柏林大学,在L·迈特纳指导下从事β衰变能谱研究,1934年获博士学位。1930年他在柏林提出用云室来研究由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的一种高能射线,这一设想由于导师不支持而未能实现。一年多后,英国的查德威克就是通过这样的实验发现了中子。1941年他提出通过轻原子核俘获K壳层电子释放中微子时所产生的反冲探测中微子。一年后美国物理学家J·S·阿伦按其方法进行实验,证实了他的预言。这被认为是1942年世界物理学的重要成就之一。他另一重要成就是1959年在前苏联杜布钠联合核研究所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Σ-)。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任何粒子都存在反粒子的理论预言。1960年王淦昌回国,参加了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为中国核武器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3人教版选修(2-3)《射线的探测和防护》word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1-1)2.2《电流的磁场》WORD教案3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1-1)2.1《指南针与远洋航海》WORD教案2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1-1)3.4《变压器》WORD教案2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1-1)2.5《磁性材料》WORD教案2
2013人教版选修(2-2)《活塞式内燃机》word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1-1)2.5《磁性材料》WORD教案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1-1)3.3《交变电流》WORD教案3
2013人教版选修(2-3)《激光的应用》word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1-1)2.3《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WORD教案2
2013人教版选修(2-3)《天然放射现象 原子结构》word教案
2013人教版选修(2-1)《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word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1-1)2.2《电流的磁场》WORD教案2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1-1)3.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WORD教案2
2013人教版选修(2-1)《电子计算机》word教案
2013人教版选修(2-3)《光的偏振》word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1-1)2.4《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WORD教案3
2013人教版选修(2-1)《磁场 磁性材料》word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1-1)2.4《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WORD教案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1-1)3.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WORD教案1
2013人教版选修(2-1)《磁场 磁性材料》word教案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1-1)3.3《交变电流》WORD教案1
2013人教版选修(2-2)《液压传动》word教案
2013人教版选修(2-3)《光的折射 折射率》word教案
2013人教版选修(2-3)第1章《光的折射》word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1-1)3.3《交变电流》WORD教案4
2013人教版选修(2-1)《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word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1-1)2.2《电流的磁场》WORD教案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1-1)3.1《电磁感应现象》WORD教案3
2013人教版选修(2-3)《机械波的衍射和干涉》word学案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