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道理:我们周围的事物之所以显现出颜色来,是因为阳光照射着它们。虽然阳光看上去是白色的,但是所有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在阳光里都存在。
天空里有这么多颜色,为什么我平时看到的只有蓝色呢?
阳光从天空照射下来,会连续不断地碰到某些障碍。有氮气、氧气、气体微粒和微小的漂浮微粒等等。当光线遇到这些障碍的时候,自然也就改变了自己的方向。
蓝色光和紫色光的波长比较短;而橙色光和红色光的波长比较长。当遇到空气中的障碍物的时候,蓝色光和紫色光因为翻不过去那些障碍,便被“散射”得到处都是,布满整个天空,就是这样被“散射”成了蓝色。
发现这种“散射”现象的科学家叫瑞利,他是在130年前发现的,他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用“散射”现象,同时可以解释下面这些天象了。
比如在你头顶的天空是蓝色的,可是在地平线—天地相接的地方,天空看上去却几乎是白色的。这是因为阳光从地平线到你这个地方比起它直接从空中落下来,需要在空气中走的路程要远得多,而在一路上它所擦过的微粒子也自然就要多得多。这些大量的微粒子就这样多次散射出光,所以它显得白中透着淡蓝。
建议你做一个小实验来验证一下:拿一杯水,把它放在一个黑暗的背景里,放进一滴牛奶,再拿一只手电筒照射杯子的一端,并靠近它,手电筒的光在水中即会显现出淡蓝色。如果你往水里放进的牛奶越多,水就越白,因为光一再地受到这些众多的牛奶微粒的散射,结果就是白色的。道理跟在地平线上空是白色的一样。
太阳落山时的傍晚,天空不显现蓝色而显现红色,正在下落的太阳也变成暗红色,也是一样的道理。由于傍晚的光在照射到你这个地方的路上所遇到的众多的微粒,使得阳光中的紫色的和蓝色的部分往四面八方散射开去,仅留下一点点使你的肉眼看得见的橙红色光线,因为它们的波长长、“波浪大”,翻过了路上的障碍。
其实从地球以外望过来也是一样,覆盖我们地球三分之二面积的海水也散发着蓝光,陆地上虽然有土地的褐色或森林的绿色,然而上空却总是蓝色的。从宇宙中看来,整个地球都被裹着一块轻柔的蓝色面纱。
蓝色,就是生命的颜色。我们的地球就是蓝色星球。保护我们的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
原理:光的散射是指光通过不均匀的介质时一部分光偏离原方向传播的现象,偏离原方向的光称为散射光。晴朗的天空是蔚蓝色的,是由于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粒子对太阳光散射的结果,波长较短的紫、蓝、青色光最容易被散射,而波长较长的红、橙、黄色光散射得较弱,这种综合效应使天空呈现出蔚蓝色。
粤教版必修一3.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WORD教案05
粤教版必修一4.7《力学单位》WORD教案06
粤教版必修一3.5《共点力的平衡条件》WORD教案04
2013粤教版必修1《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word学案
粤教版必修一4.4《牛顿第二定律》WORD教案06
粤教版必修一3.4《力的合成与分解》WORD教案08
粤教版必修一4.4《牛顿第二定律》WORD教案02
粤教版必修一3.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WORD教案07
粤教版必修一3.4《力的合成与分解》WORD教案09
粤教版必修一3.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WORD教案01
粤教版必修一4.6《超重和失重》WORD教案10
粤教版必修一3.5《共点力的平衡条件》WORD教案03
粤教版必修一4.3《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WORD教案04
粤教版必修一3.4《力的合成与分解》WORD教案12
粤教版必修一3.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WORD教案04
粤教版必修一4.7《力学单位》WORD教案05
粤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WORD教案01
粤教版必修一第四章《力与运动》WORD教案01
粤教版必修一3.4《力的合成与分解》WORD教案11
粤教版必修一4.3《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WORD教案06
粤教版必修一4.3《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WORD教案03
粤教版必修一3.5《共点力的平衡条件》WORD教案02
粤教版必修一第四章《力与运动》WORD教案02
粤教版必修一4.7《力学单位》WORD教案07
粤教版必修一3.5《共点力的平衡条件》WORD教案05
2013粤教版必修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word学案
粤教版必修一4.4《牛顿第二定律》WORD教案04
粤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WORD教案02
粤教版必修一4.7《力学单位》WORD教案01
粤教版必修一3.4《力的合成与分解》WORD教案06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