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
(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的大小:
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 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
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题精选
精编初二物理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
新课程标准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应加强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
浅谈优化物理教学过程
初中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研究
(新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实践和思考
寓“学习迁移”于教学之中
物理:于平实之中显新意 在平稳之上现灵活
“惯性”教学的三点体会
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惯性”教学中应注意讲清的几个问题
物理问答题的基本解法
注意培养初中物理学习思维
分析农村中学生学习物理存在的问题
【前沿物理】路上是不是很快要出现无人驾驶汽车的身影了?
注意物理考试答题规范避免失分
中考物理备考技巧,物理五大题型答题技巧
也谈高中物理的“必修”与“选修”
教学中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学习初中物理要注重观察
2016学年高二物理下册期末重点复习
东营教师点评2016高考物理试题
精编高二物理期末知识点梳理:下学期
“惯性”教学中应注意讲清的几个问题
前概念的特征及物理教学对策
加强初中物理学生实验教学浅议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利用“信息”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的活力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