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有一个已充电的大平板电容器,A板为正极板,B板为负极板。充电后切断电源,并拆除连接两极板的导线。C线为与两极板距离相等的假设线。在电容器两极板间放入6个平面金属板,两两正对,每对两板分距C线两侧,各板到C线的垂直距离的关系为:dm=dn=do=dpdi=dh。各板之间的长度关系为Li=LhLm=Ln=Lo=Lp=L/3。m、n、o、p板分别靠近极板的两端;i、h板居正中间。m与n、o与p分别用导线连接在一起,i与h则各自独立。电容器及各感应金属板的尺度及分布关系如图所示。
在各板均达到静电平衡后,分析上图中各板的电势关系时,专利“审查人员”经“研究”得出的结论是:“n、p的电势高于m、o的电势”。(见《驳回决定正文》第二页第3自然段;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 (2009)一中行初字第89号,第3自然段。
它的含义是:“‘叠加电场为零’的空间,两端的电势不等,而且电势高低的排列与外电场电势高低的排列是恰恰相反的”。
1分层感应中的能量问题
在上图中,在“n、p的电势高于m、o的电势”的情况下,将试验电荷(假想的单位正电荷)从m板沿合场强为零的空间运动到n板时,由于“n的电势高于m的电势”,此时,试验电荷的电势能是增加的。电荷在合场强为零的空间内运动,既没有电场力作功,也不会有外力克服电场力作功,那么,试验电荷的电势能是怎样增加的呢?
专利“复审人员”经“研究”发现了第二个静电物理学理论:电荷在合场强为零的空间内运动,功不等于零;电荷电势能的增加是由“整个静电场以及周围环境的电磁转换”得到的。即在《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专利复审委第12808号)决定的理由中,第5页上数19——20行所述的:“复审请求人只是片面强调电荷在合场强为零的空间内部的运动状况,而没有从整体考虑整个静电场以及周围环境的电磁转换情况。”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 (2009)一中行初字第89号,第11页第2自然段;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09)高行终字第886号 在第7页第4自然段6——9行已确认这一理论是正确无误的。
2 分层感应中的“电容能量”问题
下图同样是一个分层感应系(中间的感应体厚度为零)。试验电荷在下图中沿箭头所示的闭合路径运动到初始位置后静止不动,在运动过程中在局部空间内,外电场对电荷是作功的,但作功前后,外电场的能量是不改变的。
为了验证在上述情况下“能量是守恒的”,专利“复审人员”经“研究”发现了第三个静电物理学秘密:“电容能量的大小仅由导体的形状、大小和周围电介质决定,与导体是否带电及带电多少无关。”(见专利复审委员会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答辩状第1——2行;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09)一中行初字第89号,4——5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09)高行终字第886号 在第3自然段6——8行)。
2015-2016学年度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6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10
2016合肥一中初三物理寒假作业及答案
2016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章节复习总结10
光的反射教案
2016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2《弹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超声波》练习题及答案
2016年人教版初三物理下册综合测试题
2016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46
八年级物理下册前三章(第六章至第八章)练习题
2016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44
新课标高一物理上期中试卷16套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2.3 声音的利用 教案2
八年级物理下册章节同步训练40
2016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11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
2016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27
2016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47
九年级物理电流、电压、电阻测试题
2016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48
3.3 汽化和液化 教案4
九年级物理《电压电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16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1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教案
2016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章节复习总结13
2.1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
乐音的特性教案1
2016合肥一中高一物理寒假作业
4.1 光的直线传播 教案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