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力和运动》以后,经常遇到一些有关惯性的说理题,那么如何解答这类习题呢?笔者认为主要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依据题意明确研究对象。问题中,研究的对象可能是一个物体,也可能是几个物体,还可能是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
例如:站在行使的汽车上的人,当急刹车时会向哪个方向倾倒?为什么?
依题意分析:题目中研究的对象就是站在行使的汽车上的“人”。
第二,明确对象所处的运动状态。对象确定后,分析明确对象(物体)原来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例如上例中“站在行使的汽车上的人”。解析:因为人是站在行使的汽车上,人随汽车一起前进,所以人是运动的,处于运动状态。
第三,明确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状态是否改变。即分析当外力作用在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或与物体相关的其它物体上时,该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仍然选择上例:站在行使的汽车上的人,当急刹车时会向哪个方向倾倒,为什么?
分析:站在行使的汽车上的人,当急刹车时,汽车受到阻力突然减速,而人的脚由于摩擦随汽车一起减速,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速度由快变慢)。
第四,明确物体原有的惯性,分析物体没有受力而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比如上例中“站在行使的汽车上的人,当急刹车时会向哪个方向倾倒”。
解析:由于汽车急刹车,汽车突然减速,人的下部(脚)因为摩擦的原因也跟着减速。但是,人的上身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所以继续向前运动。现在大家都很明白了,人应该向何方倾倒?
最后,根据以上研究对象所处状态的变化情况作出判断,紧扣题意,用简明的物理语言进行正确解答,并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得出结论”。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2.5《多普勒效应》PPT课件3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2.3《波长、频率和波速》PPT课件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2.3《波长、频率和波速》PPT课件2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1.2《简谐运动的描述》PPT课件4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2.5《多普勒效应》PPT课件4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1.1《简谐运动》PPT课件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2.4《波的衍射和干涉》PPT课件5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1.4《单摆》PPT课件6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1.4《单摆》PPT课件4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3)10.1《功和内能》PPT课件3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2.2《波的图象》PPT课件2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2.3《波长、频率和波速》PPT课件4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3)10.4《热力学第二定律》PPT课件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2.6《惠更斯原理》PPT课件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1.2《简谐运动的描述》PPT课件5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2.4《波的衍射和干涉》PPT课件2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2.2《波的图象》PPT课件5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2.5《多普勒效应》PPT课件5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1.1《简谐运动》PPT课件4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2.5《多普勒效应》PPT课件6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2.3《波长、频率和波速》PPT课件3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2.4《波的衍射和干涉》PPT课件4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3)10.2《热和内能》PPT课件3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1.4《单摆》PPT课件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2.1《波的形成和传播》PPT课件6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3)10.3《热力学第一定律》PPT课件2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1.2《简谐运动的描述》PPT课件2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2.2《波的图象》PPT课件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1.2《简谐运动的描述》PPT课件3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1.1《简谐运动》PPT课件3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