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这节课在本章及整个电学部分都具有重要地位,它是进一步学习电学其它物理概念(如电阻、电功)的基础,是掌握电学中的物理规律(如欧姆定律等)、认识电学中的物理现象必不可少的知识;本节课的学生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是电学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实验中关于串联、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是进行电路分析的基本根据。可见,本节在整个电学中,处于基础地位。
本节课的目标有两个:在技能方面是练习用电压表测电压,在知识方面是研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这是一节探索性实验课,让学生自主实验、观察记录,自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学生对探索性实验有浓厚的兴趣,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有利于提高认知能力和实验能力,但由于学生的探究能力尚不够成熟,引导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2)练习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3)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电压规律解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2)能运用实验法、数据分析法归纳总结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利用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三、教学资源
本节课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每组的器材有:电压表1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2只(有两个组是规格相同的小灯泡2只)、电源、开关、导线若干等。
教师演示用的器材:电压表1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2只、电源、开关、导线若干,大苹果1只,实物投影及配套设备等。
四、教学设计思路
为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既学到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协作精神,本节课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和探究式学习模式。即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由学生猜想,把问题具体化,由学生分组进行探究解决问题,再通过交流与合作总结实验结论,最后进行梳理反思,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并活化知识。
五、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反思 |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 (利用实物投影)请同学们观察演示板的电路是如何连接?电流有什么特点? 若闭合开关,两灯都能发光吗?发光亮度一样吗? 师闭合开关和同学们一起观察灯的发光情况,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两灯的发光情况会不一样? 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出本节实验要探究的问题:串联电路电压会有什么关系? | 学生认真观察电路的连接方式并回答问题。 学生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思考会想到可能是电压不同的缘故。 学生:猜想1:和电流的规律一样,电压可能是相等的。 猜想2:由于灯的亮度不同,串联时电压不相等。 猜想3…… | 大部分学生会认为电流相等所以灯的发光亮度相同,而意料之外的实验现象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教师对学生的猜想结果要有充分的前瞻性。学生的猜想会是丰富多彩的。 |
实验探究 串联电路电压的关系 | 1.请同学们讨论,做这个实验我们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它们的作用各什么?然后再画出实验电路图。 2.实验时要测出哪些数据?怎样正确使用电压表? 3.实验时还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4.教师根据本实验的要求引导学生设计表格。 5.教师示范操作,让学生认真观察,准确读数,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做实验。 师将实物连接投影在屏幕上供实验连接有困难的小组参考。 教师将学生实验记录的数据投影到屏幕上。对实验的进行点评,表扬实验中学生的闪光点。 6.教师提问。表格中记录的数据有什么规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同学们还有什么发现? | 采用小组式教学。学生讨论,完成实验器材的选择和实验方案的设计。 请一位学生将电路图画在黑板上。(如图1所示) 学生想好后回答:可以把电压表分别并联在电路AB两点、BC两点、AC两点,测量电压值。并正确叙述电压表使用方法。 生答:连接实物过程中开关要断开,检查好电路再进行实验。 学生根据实验目的的要求,设计好实验准备记录。 学生做实验。 学生将读出的实验数据填入已设计好的表格里。 综合各组的实验数据得出串联电路电压关系:在串联电路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表达式:U=U1+U2。 串联时当两灯型号相同时,灯两端的电压相同;两灯型号不同,灯两端的电压不同。 | 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思维的方法。学生设计实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风,教师不要包办。 让学生养成记录原始数据的习惯,不要“凑数据”。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表格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搜集各组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可得一般性的规律。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
实验探究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 | 1.通过刚刚的实验得出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同学们现在来猜猜并联电路电压有什么样规律? 2.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同学们的猜想呢?电压表要测出哪些数据? 下面同学们自己进行科学探究,研究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师对实验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指导。 实验完毕,请同学们将实验数据填写在黑板的表格中,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得出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 生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的猜测。 学生想好后,请一位同学将电路图画在黑板上,并说明实验时就测出AB两点、CD两点、EF两点的电压。 学生们设计表格、连接实物、动手实验。 实验完毕归整器材 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等,都等于并联电路两端总电压。表达式为:U=U1+U2 | 培养学生实验的迁移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让学生明确实验时应测的量。 教师要做好课堂调控。 教师要适当渗透误差理论,让学生理解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实验的结论是在误差范围内成立的。 |
知识拓展 | (1)让学生们总结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中,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2)两灯电压相等时,两灯一定是并联吗? (3)利用电压表测水果电池的电压。 介绍水果电池的制作方法:将两种不同的金属片插到不同的水果中,就能成为一个水果电池,同学们你能利用电压表可测出水果电池的电压吗? | 学生总结出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根据实验结论能马上想出答案并起来交流。 学生们好奇抢着测水果电池的电压。 | 应注意纠正表达不准的知识点。 补充课外知识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
巩固练习 | (1)投影练习电压表的读数。 (2)利用串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计算A灯的电压值。 [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本节课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分析,并思考在探究过程中,哪些问题真正弄懂了,哪些问题还不清楚,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等等。 | 初中学生做实验、解题往往做完了不检查,不总结。其实,“评估”是一切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可以发现不足,及时弥补,还可以总结经验,有利于将来的学习和工作。 |
六、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实验课,重点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索问题的能力。根据实验课学生急于动手的特点,我通过有趣的实验迅速切入本节实验课的主题,将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升融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亲身体验,使每位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索的全过程中,体验成功和失败的滋味,逐渐使学生的思想走向成熟。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体验实验的基本过程。在探索过程中,并能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以及时的表扬,和不断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分子热运动课件3
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教案1
怎样产生感应电流课件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课件1
九年级物理上册10月月考试题7
静电力教案
比热容课件1
广播和电视课件
恒定电流教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1
比热容课件2
热和内能教案
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课件2
比热容课件3
九年级物理上册10月月考试题3
热力学第二定律教案
比热容课件4
九年级物理上册10月月考试题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教案
逻辑电路与自动控制教案2
互感和自感教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案1
电功率与安全用电课件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课件2
九年级物理上册10月月考试题5
逻辑电路与自动控制教案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案2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课件
气体的等温变化教案
浩瀚的宇宙课件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