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系列的符号系统(概念)和符号关系系统(规律)。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准备了2017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方法:明确知识及能力要求,希望大家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1.知识上要求考生有扎实的基本功能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和载体。知识的准确掌握,是培养能力的前提。
①深入理解概念、规律,知道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
在这个庞大的系统中,准确地理解符号模型的内涵(包括理解一系列日常用语在物理学领域的特定的含义)。除了物理概念之外,物理学习、解题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表述空间、时间、状态、程度等内容的定语、状语、补语或者是从句。这些语言成分在物理学科当中有其特定的物理意义,平时就应该特别注意搜集整理这类词语,提高对物理问题的理解能力。例如物理题中经常出现“恰好分离”这个词组,它的物理含义是两物体间的弹力作用N=0,但位置坐标相同,加速度不同,“相对静止”则是指两个物体的加速度相同、速度也相同,等等。
②将知识结构成网络
只有当学生能够像穿珍珠那样把知识串起来,并编制成网,形成知识体系,才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物理知识的全貌。才可能站得高一些,学会从全局的高度去总揽物理知识。举例来说力学的五大规律是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其中前三个规律描述的是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力的作用效果的规律“力的瞬时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效果是使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果是使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用这三个基本规律就可以把力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关系从各个侧面概括清楚。动能定理、动量定理描述的都是过程与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具体说来过程量之和等于状态变化量之差。
③搞清模型与规律的关系问题
中学阶段学习运用规律解决可以解决的问题。高考中考生所面对的所有问题都是早已被验证是正确的。学生要做的工作:一是将具体的问题转化成一个模型;二是将这个模型所遵循的所有规律都找出来。由于高中阶段规律学习是分阶段的,所以模型所对应的规律不是一次完成的。高考复习中应该对模型所遵循的规律加以整理,以便得心应手地运动这些规律。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所遵循的规律是:运动学公式(五个)、牛顿运动定律(三个)、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如果转换研究对象(以物体+地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匀变速直线运动还可能遵守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物理过程就是从中挑选合适的规律,用最经济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2.能力上要求通过形象思维展示
高考必须把能力要求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要通过考察知识点的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高考说明上提出物理高考要考察五种能力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将高考对能力的要求具体化为一个一个操作技能。知识和技能在新的情境下的迁移本领的大小就反映了一个人的能力的高低。
这五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形象的手段作为思考问题的平台,也就是说:理解、推理、分析综合、探究等能力的实际运用、展现全都离不开形象化的思维过程。其实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质的运动,而物质的运动是离不开时间与空间的,所以解决物理问题时,重要是先弄清时、空关系。利用示意图将头脑中形成的物理图景记录下来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方法:明确知识及能力要求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面对时代变化,再议因材施教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情感教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依据新的教育理念 探索生活物理教学模式
学习科学与主体探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
八年级物理《引言》教学要体现“三性”
谈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科知识的实用意识
物理探究性教学模式探析
小制作 大课堂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撰写中常见问题的病因诊断及写作指导
新课改下物理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用人教版物理新课标教材的一些体会
让物理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 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浅谈多元化评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探究平台发展交流能力
物理新课程实施中实验演示技能的指导与专业训练策略
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构建生活物理大课堂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如何让物理尝试目标教学法走进学生课堂
新课标下学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当与“新课改”并行
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
物理教学中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的尝试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