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学开课了,同学们又开始了紧张的学习生活,为了帮助同学们能够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我们整理了初三上册物理密度教学计划,供老师同学参考。
【整体设计】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学可分为4部分:
1.课题引入。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分辨,由对于一些物质用通常辨别物质的一些办法无法直接辨别,引到需要用新的科学方法解决来引入。
2.密度概念的引出。应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所以,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电功率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3.密度的公式、单位。要注意公式书写的规范和变形公式的教学。但密度的单位属于组合单位,是第一次在初中物理中出现。教学时应让学生弄清密度单位的组成、符号、读法、写法。㎏/m3与g/m3之间的关系学生易混,也要加以强调。在后面的例题教学时,也要注意强调统一单位。还要运用教材中的小资料来加深学生对密度这一概念的认识。
4.密度的应用。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补充习题,为了让学生熟练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解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学生“一题多解”。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学关键】
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采用启发和观察实验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学习“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密度”,第2课时学习“密度的应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3.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
学生:托盘天平和砝码、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和铝块、不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和肥皂块、大注射器等。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复习铺垫:用多媒体展示下列问题,学生回答。
1.1cm3= dm3= m3
2.1.5㎏= g
3.在使用天平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说明:本节课要利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学习密度的单位要用到体积和质量的单位,所以复习这部分的内容为新课的展开做好铺垫。)
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随机出示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出示后放在讲桌上)
问: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等,就是物质的不同特性。依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2.教师再出示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问:你有哪些方法区别它们?
引导: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不好区分,能不能利用一种更好的判定方法来区分这两种物质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出一种方法,来区分这些物质呢?(生齐答:想。)从而引入新课
[推进新课]
一、活动与探究1:探究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师让几个学生到前面来,感受一下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大小,根据质量来判断哪一个是铁块,哪一个是塑料块。从而得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说明:也可以拿出一个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分别把两金属块放在两盘中,让学生说出哪个是铁块。)
说明:让学生感受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以便引导学生探索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从现象中寻找规律,得出结论。
师: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见图3:其中铜块、铁块、铝块的体积都是10cm3),研究一下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否相同。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三上册物理密度教学计划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2007年浙江省诸暨市重点中学提前招生考试试卷科学参考答案
2007年江苏省徐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理化试卷(物理部分)
2007年江苏省扬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试卷参考答案
2007年江苏省南通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物理试题
2007年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2007年贵州省贵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物理部分)
2007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试卷
2007年江西省南昌市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2007年重庆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物理试卷
2007年湖北省黄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理科综合试卷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年湖北省黄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
2007年江苏省镇江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2007年湖北省武汉市新课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试卷(物理部分)
2007年江西省南昌市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卷
2007年吉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化学合卷(物理部分)
2007年湖北省襄樊市中考理科综合试卷
2007年江苏省镇江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物理试题
2007年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试卷
2007年湖南省株洲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理试卷
2007年江苏省淮安市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物理试题
2007年湖北省武汉市新课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试卷(物理部分)参考答案
2007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试题
2007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试卷物理化学综合试卷(物理部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年江西省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卷
2007年湖南省常德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初中升学考试综合试题(物理部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2007年湖北省恩施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化学试题(物理部分)参考答案
2007年湖南省株洲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理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