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最难上”这是许多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因为复习课的教学内容已是学生所熟悉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复习过程不再像探究新知那样充满挑战的乐趣,冷饭重炒势必造成学习过程的索然寡味,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高度热情和积极性,学习动力不足。因此如何通过教师对所教内容的再设计、再创造,使学生通过再学习,达到对知识的再记忆、再理解、再整合、再迁移,并且重新构建知识的框架。这是上好复习课共同面临的问题。下面就如何上好初中物理复习课谈一点自己的做法。
一:创设物理情景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物理知识
通过情景的创设过程,实现知识的再现。教师点明课堂主题,并通过媒体展示与本章节主要知识点相关的实验或情景.学生结合情景,通过独立思考或分组讨论方式,回顾主要知识点及相关知识并汇报交流.交流媒体展示的画面应具有目的性和典型性,多幅情景在同一幕同时展现,以便能有效激活每一位学生的元认知.
例如:在复习《光的折射及应用》一课时,媒体展示画面共9幅三大类.
(1)光的折射现象:
画面1,日出
画面2,彩虹
(2)光的折射规律:
画面1,斜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向上弯折
画面2,渔民用鱼叉捕鱼
画面3,"一笔三折"现象
(3)凸透镜成像:
画面1,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画面2,透过凸透镜看纸上的字变大了
画面3,近视眼,远视眼成像光路图
画面4,照相机,投影仪,放映机
二:创设物理情景引导学生交流合作,巩固基础知识
学生根据媒体展示的某一幅画面表述自己所能回顾的主要知识点,再通过教师导引,学生补充相关知识点等教学活动,由"点"到"面"构建某一知识点的结构体系.
例如:在《光的折射及应用》复习课中,同学们根据"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这一画面经历如下知识构建过程:
学生甲:这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折射光线偏离法线的缘故.
[教师板书] 水→空气 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学生乙:甲同学回答不妥,应补充条件: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因为光
垂直入射时,折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
[教师板书]: 光线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 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垂直入射,折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老师问:折射光线偏离法线还可以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用角度变化如何表述
学生丙: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也是偏离法线的,此时折射角大
于入射角.
[教师板书]: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也是偏离法线的,此时折射角大于
入射角。
此时,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构建了光由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和光垂直入射时的两部分知识.教师再因势利导,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元认知,引导学生构建光的折射知识中其它相关部分知识,尽管学生能够记忆的,回顾的元认知是零碎的,但在教师问题的激发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建构,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在此基础上还要及时配以学生练习,以便学生进一步对基础知识和技能巩固和把握.
人教版必修二6.1《行星的运动》WORD教案5
人教版必修二7.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WORD教案3
人教版必修二6.1《行星的运动》WORD教案7
人教版必修二6.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WORD教案5
人教版必修二7.9《宇宙航行》WORD教案4
人教版必修二6.5《宇宙航行》WORD教案6
人教版必修二6.5《宇宙航行》WORD教案8
人教版必修二6.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WORD教案8
人教版必修二7.9《宇宙航行》WORD教案6
人教版必修二6.5《宇宙航行》WORD教案3
人教版必修二6.5《宇宙航行》WORD教案5
人教版必修二6.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WORD教案10
人教版必修二6.1《行星的运动》WORD教案9
人教版必修二7.9《宇宙航行》WORD教案3
人教版必修二7.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WORD教案4
人教版必修二6.1《行星的运动》WORD教案3
人教版必修二6.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WORD教案1
人教版必修二7.9《宇宙航行》WORD教案1
人教版必修二6.5《宇宙航行》WORD教案10
人教版必修二6.1《行星的运动》WORD教案10
人教版必修二6.5《宇宙航行》WORD教案2
人教版必修二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WORD教案9
人教版必修二6.5《宇宙航行》WORD教案1
人教版必修二7.9《宇宙航行》WORD教案5
人教版必修二7.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WORD教案2
人教版必修二6.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WORD教案3
人教版必修二7.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WORD教案6
人教版必修二6.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WORD教案2
人教版必修二6.1《行星的运动》WORD教案1
人教版必修二7.9《宇宙航行》WORD教案7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