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7只有一个选项正确,8-12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列几组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的是( )
A.5 N、7 N、8 N B.5 N、2 N、3 N
C.1 N、5 N、10 N D.10 N、10 N、10 N
2.一个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 ( ).
A.放出光子,能量增加 B.放出光子,能量减少
C.吸收光子,能量增加 D.吸收光子,能量减少
3.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在弹性限度内,悬挂15 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6 m,悬挂20 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8 m,则弹簧的原长L0和劲度系数k分别为( )
A.L0=0.02 m k=500 N/m B.L0=0.10 m k=500 N/m
C.L0=0.02 m k=250 N/m D.L0=0.10 m k=250 N/m
4.如下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木块放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木块和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分别给它们施加一个大小为F的推力,其中给第一、三两木块的推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相同,这时三个木块都保持静止.比较它们和水平面间的弹力大小FN1、FN2、FN3和摩擦力大小Ff1、Ff2、Ff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N1>FN2>FN3,Ff1>Ff2>Ff3
B.FN1>FN2>FN3,Ff1=Ff3
C.FN1=FN2=FN3,Ff1=Ff2=Ff3
D.FN1>FN2>FN3,Ff1=Ff2=Ff3
5.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木块A和B,用一个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连接,最初系统静止,现在用力缓慢拉A直到B刚好离开地面,则这一过程A上升的高度为( )
A.mgk B.2mgk
C.3mgk D.4mgk
6.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车和b车,其位移-时间图象分别为图中直线a和曲线b,由图可知( )
A.b车运动方向始终不变
B.在t1时刻a车的位移大于b车
C.t1到t2时间内a车的平均速度小于b车
D.t1到t2时间内某时刻两车的速度相同
7.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和时间的平方t2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该质点( )
A.加速度大小恒为1 m/s2
B.0~2 s内的位移为1 m
C.2 s末的速度是4 m/s
D.第3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 m/s
8.一物体从一行星表面某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自开始下落计时,得到物体离该行星表面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
A.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8 m/s2
B.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C.物体落到行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为20 m/s
D.物体落到行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为25 m/s
9.一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v0=3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t=0时刻,驾驶员采取某种措施,车运动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以初速度方向为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6 s时车速为5 m/s
B.t=3 s时车速为零
C.前9 s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
D.前6 s内车的位移为90 m
10.如图1所示,在水平力F作用下,木块A、B保持静止.若木块A与B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0.则关于木块B的受力个数可能是(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11.产生光电效应时,关于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同种金属,Ek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
B.对于同种金属,Ek与照射光的波长成反比
C.对于同种金属,Ek与光照射的时间成正比
D.对于同种金属,Ek与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
12.氘核、氚核、中子、氦核的质量分别是m1、m2、m3和m4,如果氘核和氚核结合生成氦核,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反应方程式为21H+31H→42He+10n
B.这是一个裂变反应
C.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Δm=m1+m2-m3
D.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ΔE=(m1+m2-m3-m4)c2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8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3.(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操作步骤如下,其中错误的步骤有________.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到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放开小车,再接通电源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源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
D.取下纸带
E.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F.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2)若该同学将以上步骤完善以后,请你将操作步骤按合理顺序填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本空4分)
(3)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 s,其中x1=7.05 cm,x2=7.68 cm,x3=8.33 cm,x4=8.95 cm,x5=9.61 cm,x6=10.26 cm,则打A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计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________,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2.(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4.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将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挂在竖直弹簧下端,进行测量,根据实验所测数据,利用描点法作出了所挂钩码的重力G与弹簧总长L的关系图象,如图1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以下问题.
图1
(1)弹簧的原长为________.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3)分析图象,总结出弹簧弹力F跟弹簧长度L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
三、计算题(本题3小题,共34分。15题10分,16\17题每题12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物体沿一直线从静止开始运动且同时开始计时,其加速度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求:
(1)物体在t=4 s时的速度;
(2)物体在第4 s内的位移.
16.光滑水平面有两个物块A、B在同一直线上相向运动,A的速度为4 m/s,质量为2 kg,B的速度为2 m/s,二者碰后粘在一起沿A原来的方向运动,且速度大小变为1 m/s.
求:(1)B的质量;
(2)这一过程产生的内能.
17.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两端相距x=4 m,以v0=4 m/s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顺时针运转,今将一小煤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轻放至A端,由于煤块与传送带之间有相对滑动,会在传送带上留下划痕.已知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则煤块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
求(1)煤块到A运动到B的时间;
(2)划痕长度。
2解析 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能量减少,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
答案 B
3解析 由胡克定律知F1=k(L1-L0) ①
F2=k(L2-L0) ②
由①②代入数据解得:L0=0.10 m,k=250 N/m.
答案 D
4解析 本题考查了物体的平衡条件、受力分析和对力进行处理的能力.分别对三个物体分析受力,根据三个物体都受力平衡,第一个物体和第三个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等于F在水平方向上的分量,而第二个物体的摩擦力等于拉力F,对于摩擦力有Ff1=Ff3
答案 B
6.D [b图线切线斜率先为正值,然后为负值,故b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选项A错误;在t1时刻,两车的位移相等,故选项B错误;t1到t2时间内,两车的位移相同,时间相同,则平均速度相同,故选项C错误;t1到t2时间内,b图线的切线斜率在某时刻与a相同,则该时刻两车的速度相同,选项D正确.]
7AC [由题图中可以看出物体从h=25 m处开始下落,在空中运动了t=2.5 s到达行星表面,根据h=12at2,可以求出a=8 m/s2,故A正确;根据运动学公式可以算出v=at=20 m/s,可知C正确.]
8.
7.C [根据x=12at2,可知图线的斜率表示12a,则12a=22 m/s2,a=2 m/s2.故A错误;0~2 s内的位移x1=12at21=12×2×4 m=4 m.故B错误;2 s末的速度v=at1=2×2 m/s=4 m/s.故C正确;质点在第3 s内的位移x2=12at22-12at21=12×2×(9-4) m=5 m,则平均速度v=x2t2=5 m/s.D错误.]
9.BC [由a-t图象可知汽车先做加速度为10 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做加速度为5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因v0=30 m/s,所以t=3 s时汽车速度为零,故选项B正确;6 s时汽车速度为v=5×(6-3) m/s=15 m/s,故选项A错误;前9 s内的位移为30×32 m+12×5×62 m=135 m,所以前9 s内的平均速度为1359 m/s=15 m/s,选项C正确;同理,求得前6 s内的位移为30×32 m+12×5×32 m=67.5 m,选项D错误.]
一
10.BC [对木块B受力分析,木块B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A对B的压力,A对B的摩擦力,还可能受斜面的摩擦力,所以B受4个力或者5个力,选项B、C正确.]
11解析 (1)由Ek=hν-W0知Ek与照射光的强度及照射时间无关,与ν成线性关系,故选项A、D正确,C错误.由Ek=hcλ-W0可知Ek与λ不成反比,故选项B错误.在hν不变的情况下,Ek与W0成线性关系,故选项E正确.
答案 (1)ADE
12解析 由氘核和氚核的结合以及电荷数、质量数守恒可知选项A正确;该核反应为聚变反应,选项B错误;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为Δm=m1+m2-m3-m4,选项C错误;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ΔE=Δmc2,可知选项D正确.
答案 AD
13.AD BECADF
解析 其中错误的是:A.实验时,不能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由于小车运动较快,可能会使打出来的点很少,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所以应该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D.应该先断开电源,使打点计时器停止工作,再取下纸带.安排实验步骤要本着先安装器材,然后进行实验的思路进行,一般每完成一次实验,都要进行重复实验,实验步骤要符合逻辑,不能颠三倒四.故顺序为BECADF.
4.0.86 x4+x5+x6-x1-x2-x39T2 0.64
解析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推论可知,打计数点A时小车的速度为vA=x3+x42T=8.33+8.950.2×10-2 m/s≈0.86 m/s;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相等时间位移差的推论可知,小车的加速度为a=x4+x5+x6-x1-x2-x39T2,代入数据可得a=0.64 m/s2.
15.(1)8 m/s (2)4 m
解析 (1)在a-t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则可得t=4 s时物体的速度为
v4=[8×1+2×(-4)+8×1] m/s=8 m/s
(2)由题图可知物体在t=3 s时速度为零,因而在第4 s内的位移为x=12at′2=12×8×12 m=4 m
16解析 (1)设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A、mB,碰前速度为vA、vB,碰后共同速度为v,以A物块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由碰撞过程动量守恒有:
mAvA-mBvB=(mA+mB)v,
则mB=vA-vvB+v mA=4-12+1×2 kg=2 kg.
(2)碰撞过程产生的内能为Q=ΔEk=12mAv2A+12mBv2B-12(mA+mB)v2=12×2×42 J+12×2×22 J-12×(2+2)×12 J=18 J.
答案 (1)2 kg (2)18 J
17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煤块的加速度
a=μmgm=4 m/s2,
煤块运动到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的时间t1=v0a=1 s,
位移大小x1=12at 21=2 m
此后煤块与传送带以相同的速度匀速运动直至B端,所以划痕长度即为煤块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大小,即
Δx=v0t1-x1=2 m,
x2=x-x1=2 m,匀速运动的时间t2=x2v0=0.5 s,
运动的总时间t=t1+t2=1.5 s,
高二物理第一学期开学考试试卷2014
2014保定市高二物理下学期试题
天津五区县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2014
2014鹰潭市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
无锡市高二物理下学期试题2014
2014南安一中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试题
2014高阳中学高二物理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卷
高二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2014
宿迁剑桥国际学校高二物理第二学期试卷2014
2014秋惠州东江高中高二物理月考试卷
高阳中学高二物理上学期第四次周考试题2014
2014高二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水平检测试题
2014庆安三中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质量检测
2014高二物理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
高二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水平检测题2014
201410月高二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4辽宁三校高二物理下学期试卷
2014高二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题
2014高二上册物理12月月考试题
2014高二上学期物理9月考试卷
高二物理上册月考调研检测试题2014
高二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2014
温州十校联考高二下学期物理试题2014
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2014
河南信阳物理下期模拟2014
2014秋高阳中学高二物理上学期第五次周考试卷
盐城市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2014
2014山东临沭高二物理模拟试题
沈阳铁路实中高二上学期物理开学检测试题2014
涡阳四中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试题2014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