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在有关书籍和报刊中看到:蒸汽、汽轮机、汽化……这些词中的“汽”有水旁;而气球、氧气、空气这些词中的“气”没有水旁。这是为什么,要说明这个问题,还须从物质的临界温度谈起。
要使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可以用加大压强和降低温度的方法。但这种方法能否使所有的气体液化呢,早在19世纪中叶,包括法拉第在内的许多科学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二氧化碳、氯化氢等气体相继在他们的实验室里变成液体。但是氧气、氮气、氢气等一直不能被液化。于是,人们不得不把这些“顽固派”称为“永久气体”。
1869年,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有趣而且有很高科学价值的现象:要想加压使二氧化碳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等于或低于31.1℃;高于31.1℃时,压强无论怎样加大,也不能使它液化。实验表明,氯化氢、氨气等气体也有自己的“特殊温度”,只不过氯化氢是51.5℃,氨气是132℃罢了。这时,科学家明白了所谓“永久气体”氧气、氮气等也有自己的“特殊温度”,只有将它们的温度降低到这个“特殊温度”,加大压强时才能使它们液化。但是这些气体的“特殊温度”很低,当时还达不到这样低的温度,所以无法使它们液化。随着低温技术的不断提高,“顽固派”也一个个被液化了。1908年,氦气最后也被化了。每种物质的“特殊温度”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温度。下表列出了一些物质的临界温度:
物 质 | 临界温度(℃) | 物 质 | 临界温度(℃) |
氦 | -267.9 | 氯化氢 | 51.5 |
氢 | -240 | 氨 | 132 |
氮 | -147 | 氯 | 144 |
氧 | -118.8 | 乙醚 | 194 |
甲烷 | -83 | 乙醇 | 243 |
二氧化碳 | 31 | 水 | 374 |
通常把在临界温度以上的气态物质写作“气”,对“气”压缩时,它不可能被液化;而把临界温度以下的气态物质写作“汽”,对“汽”加压有可能被液化。同一物质的“气”和“汽”在分子组成上没有什么不同,因此气和汽并没有严格的区别。出于习惯,人们常把室温下处于液态的物质如水、酒精、汽油等的汽化物写作“汽”。
2017年高考物理电学知识点复习锦集一
墨子星际首航 探索物理幽灵
再谈物理解题的规范性要求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练习题及答案
2017年高考物理电学知识点复习锦集三
初二上学期物理《汽化和液化》练习题及答案:第三课时
理论物理界的“美丽仙女”
粤教版高二物理斜抛物体的运动教学计划模板 :上册
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
让物理走进生活
2017年中考:物理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物理解答题规范化要求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1
伽利略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粤教版高二物理什么是抛体运动教学计划模板 :上册
20172016中考物理考点:平面镜成像
上高中了,如何学好物理
2017年高考物理电学知识点复习锦集二
德布罗意的科学生涯
20172016中考物理预测难点:热学性质和定理
高中物理计算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暑假作业高一物理答案2016年
哥白尼生平
20172016中考物理考点清单:眼睛和眼镜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物态变化温度物理》知识点总结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创新教学原则
物理学家可能发现了第五种基本力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动能 势能 机械能
现代物理学研究开创人之一——严济慈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