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到学校来读书,而不是到学校来“听书”,而教师在学校是教书,而不是“讲书”.教就是引导学生怎样读书,怎样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是教师教的目的.
一、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初二开始上物理课时,要向学生提出“以课本为主,课前要预习,要学会读书”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读书,还要特别向学生提出预习时应注意了解的内容:①看完一节(或一段)课文后要了解这节(段)课文讲了什么物理现象?某个实验是怎样进行的,说明什么问题?②这一节(段)讲了几个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些概念和规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有哪些实例? ③在阅读课本过程中还要经常提些“为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④看完了课文后,有什么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并把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带着问题学,以便上课时认真听讲,或向老师提问.除此之外,在课前还需拟定一些预习提纲,用小黑板写好,挂在教室里,供他们预习时参考.如,“摩擦力”这一节课前列出以下提纲:①什么叫做摩擦力?什么叫做滑动摩擦力?是否两个物体只要接触,就一定有摩擦力?②在实验中为什么要强调木块在木板上要做匀速运动?为什么由弹簧秤读出拉力,就知道了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摩擦力?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通过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帮助他们有的放矢的进行阅读,了解课文的中心要点,并逐步学会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从而不断的提高阅读能力.最后,在每学完一个单元后,还要引导学生自觉认真的进行复习,要求他们再进行一次全面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指导他们通过前后联系,纵横对比,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进一步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公式和定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使之做到理解知识,并融会贯通.
二、加强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由于课堂时间和教师精力有限,教师要向每一位学生提供必要帮助和指导是不现实的,让学生交流自学,实行合作学习便能解决这一难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异质性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围绕学习目标,展开问题讨论,参加学习竞赛、实验竞技,并以小组在学习中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依据,让学生树立“水涨船高”的集体合作精神.“互帮互学”、“官教兵”、“兵练兵”,使不同学生在各个层次得到提高.其间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组内成员间、小组与小组间的三重信息反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不同角度地进行交流、点拨、矫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启发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解疑,步步深入,使学生在探究中有所发现和创新.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首先请学生猜想:当蜡烛从二倍焦距外向凸透镜靠近时,像将怎样变化?这样一猜,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起来.让学生边讨论边回答,教师不给予评价,只是鼓励学生猜想,学生的兴趣更浓了.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性实验,同学们进行互相讨论,共同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结论不够全面的小组继续讨论、实验,探索与其他小组相比不够全面的部分实验,直到学生得到凸透镜成像的条件、规律,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操作技能,实现学习迁移.
三、引导学生拓展和深化知识,培养自学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拓展和深化知识,适时提出一些拓展知识的思考题.例如,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后,让学生想一想:速度为零,加速度是否一定为零?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是否也越大?在学习“单摆”后,让学生议一议漏砂的砂摆在摆动过程中周期如何变化?在学习“物体内能的变化,热和功”后求解一题:一壶10℃的水,你最多能用几种方法使水的温度升高?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后抢先回答,对课堂上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课后共同讨论,甚至争辩,以形成一个自学成风、知识不断拓展、能力不断提高的好群体.笔者深有体会:学生的自学拓展能力增强了,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挥独特见解,显现创造才能,出现一个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好局面.这不失为一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有效方法.
在课外活动中,我们要热情指导学生看点科普读物,搞点小创造、小发明和写点小论文等.有条件的可购买一本适合学生本人需要的物理参考书,以扩大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总之,培养自学能力是教学的战略任务之一,特别是物理学科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宽,涉及的相关知识较多,学生学习和掌握都较难.毕业后学生肯定还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他们自己进一步的学习和解决,这就需要他们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而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自学能力的起点.因此,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就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课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中独立地感知,理解教材.通过经常性训练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不断的提高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他们能在一生中不断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兴忠.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新课程(教师),2010(1).
[2] 贾兆财.课堂讨论应做到“六要”[J].甘肃教育,2010(3).
[3] 姜兆卫.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0(5).
听觉上的幻象
曲调和音程
谁先听到歌声?
“声音的特性“教学案例
混响
天坛公园的“声学三奇”
电子琴的发音原理
“声音的特征”教学案例与设计
自来水管涉及的物理知识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人的发声
爆炸时寂静区是怎样形成的?
减弱噪声污染小行动
用声音的速度走路
“科学之旅”教学设计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案例与设计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跳跃”
声音的镜子
多普勒现象
铅笔盒中的文具与物理实验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案例与设计
模拟人的听觉过程演示器
一件幸运的事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声音和枪弹
人体与物理
液体传声的演示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声速的应用
什么人每天可以收到两天的日报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